用特例亂喊跌價 博了版面失了專業

timeaisonai wrote:
好像是在說57財經...(恕刪)


這很簡單, 學德國獨立的"公正鑑價機構"就好了, 不必喊價

1.德國有獨立的"公正鑑價機構", 先鑑定出房價為多少,不是任由市場炒作房價
鑑價機構不得由 銀行,建商,代銷,仲介這些利害關係人加入, 而是社會公正人士/專業人士組成 ,依據科學的公式計算出房價

2.要買房?請先在銀行開一個存款帳戶, 先存入20%的購屋價金進去,外國人要存40%房屋價金, 不能向銀行搬錢出來炒房, 只繳息不繳本金, 只賺差價

3.依法使用公證人(NOTAR)制度,貸款下來後, 房屋價金先進入公證帳戶(notaranderkonto)代管,一切查證完成後, 才轉交給賣方, 杜絕虛擬的買家, 左手賣右手炒房

4.德國所有房貸都實行固定利率制,儲蓄房貸利率低於市場利率且固定不變,依法,銀行不能調漲。商業貸款固定利率期限平均為11年半。
買第二間非自用住宅,沒有優惠房貸, 貸款成數降低,不能拿第一間貸款去炒第二戶

5.非自有住宅,拿來炒房, 每次轉手, 請繳 3.5-5%的物業轉讓稅(grunderwerbssteue的3.5-5%);1.2-1.5%的公證費;
0.8-1.2%的登記費;1.5-3%的地產代理費,再加上19%的商品稅VAT。

6.你買了不住,囤房, 請繳空屋稅

7.空屋廢棄太久不住之後, 政府可以依法幫你出租出去, 或依法賣掉

8.每年請真的照實價繳房屋稅,非自用住宅, 1000萬的房子,每年繳12萬-35萬台幣

9.必須長期持有, 未滿10年就賣出, 請繳25%的資本利得稅(abgeltungsteuer)

10. 德國地方政府依法成立"住房部門",這個部門,主管社會住宅, 也管控房屋仲介, 必要時也買進法拍房屋做為社會住宅,供中低收入,老人,殘疾人士居住
提供更新舊屋樓,自力蓋房子或租屋資訊諮詢服務
它會提供,租屋補助金(住房補助是社會福利的一部份)

住房部, 會訂出租金指數,公告租金指數為多少, 並對出租狀況監控, 租金是有屋頂, 有上限的,房東不能隨便漲價
德國立法限制房租漲幅 ,房東若要漲房價, 要提出修繕/增加設備的證明。無證明亂漲房租會被以"重利罪"(高利貸)法辦! 因為不動產租屋視同 動產"借錢",租金視同利息
1、當人口越來越少,代表房子越來越多
2、以前房子是私有財,稅金加重就比較像國有財,如果每年依市價3%收稅,有那些人想買房!

如果台灣希臘化,年金破產在即
房屋稅金應該只會更重,就算一般銀行存款越多也得繳越多稅金。
難怪阿扁時代被抓的那些人會說
KMT時代可以,怎麼現在DPP當家不可以

原來積非成是才是對的
這樣就不必包裝了,真小人比較好判斷啦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因為節目早已設定好主題了 這些名嘴們當然就配合演出
如果節目標題是房價已經反轉了 止跌反彈了 這些名嘴們又拿高價的豪宅來炒作了
多方又再找藉口安慰自己了,怎麼不趕快多買幾間呢?
這是目前空方說法的基本招。
報導這篇文的也是媒體...
A媒體不可信...
B媒體可信...
沒有那回事啦...
自己參考資料再看看市場價格...
那才是真的...
每個媒體都有立場...
每個媒體也都有置入...
看倌自己拿個準才是真的...

gyroking wrote:
多方又再找藉口安慰自...(恕刪)

有人明明知道會賺錢,然後叫別人趕快買,自己不買,錢你們賺就好,自己不用賺,你認為真的有那種人嗎
沒有合理價 , 只有成交價
之前大多看多的時候不也是亂喊高價
那時候怎麼不罵他們不專業害一堆喊多的去住套房
媒體有其渲染效果 , 但是自己還是要客觀評估
"也會折損專家名嘴們好不容易建立起的
公信力。"
-------------------------------------
看到大哥您這句話,我不爭氣了笑了XDDD
如果是BBC、CNN、NHK等等我相信
但台灣新聞早已綜藝化!
套句俗話:認真你就輸了!~~

ryanku wrote:
名嘴也要看身分專業...(恕刪)


蠻好笑的綜藝節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