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房地產是火車頭產業的說法根本是胡扯 !!

eatdog wrote:
一個好好的台灣,卻讓越來越多人認為是鬼島,其中房價已達不合理的天價,我認為是主因之一,也讓台灣在這類議題,變成了國際笑話。...(恕刪)


天價 ???

台灣的低薪才是國際笑話 ~




又, 怎麼沒有人說物價已達不合理的天價 (跟以前比)

下圖, 我前兩天電視的截圖, 問題在這裡





以下, 經典的一句話, 你沒聽過嗎 ?

" 笨蛋, 問題在經濟 !!! "



另外, 我並不是說台灣的房價不高, 但你說天價太言過其實了

假如在香港的話, 我們這些沒房的, 可能連租都租不起 ~
邏輯對了,方向就不會錯到哪裡去 ~
其實其中關鍵處,下面也有人講到重點了,就是價格。

我的文章開頭就提到了同意房地產是產業火車頭的講法,但絕不是這種價格高高在上,人民要背負一輩子房貸的可笑現況。


閣下認為目前的台灣房價情況,算是正常嗎?願聞其詳。



rdcmd wrote:
我想房地產的蓬勃將...(恕刪)

kobe2572 wrote:
+1重點是價格以新...(恕刪)

hank5147 wrote:
看看德國的房地產政策...(恕刪)


我不贊成打房,但絕對贊成打"高房價"的房。
看看我國的平均薪資與平均房價 ... 又是另一個國際笑話。

從新加坡跟日本考察回來後,特別有感。
可能GDP再跌多一點看房價會不會動搖好了
政府打不了房人民一直卡在低所得
真的一打房我看台灣不死也半條命了
你是當權者你要怎麼做
太多官商往來利益了

eatdog wrote:
經常聽到[房地產是整個產業的火車頭]這個說法,其根據不外乎是它能夠帶動各行各業的消費行為成長。

但這樣的說法,其實必須有個前提,就是房價必須被控制在容易銷售的價位,否則這種說法的受益者僅房地產業者本身而已,說白了鼓吹這個觀念的目的,只是業者自己的自肥方式罷了。

房價不斷攀高,結果讓整個社會經濟變成了一灘死水,全民受害。


這是一個可以討論的題目,
但是把房地產和國家的經濟變成一灘死水扯在一起...似乎又扯太遠了

房地產之所以有許多人認為它是火車頭,主要是指營造,也就是蓋房子...
蓋房子會創造就業機會...因為起厝要人來蓋,工人有工作機會....
而蓋房子...要工人+工具機(挖土棧、吊車)+砂石(砂石業)+鋼筋+電線+水泥+家俱+許多和蓋房子有關的...
而這些參與到工程的人...會因此得到就業機會及有薪水收入,
當人們有錢後(有薪水),就會去消費(買它想的東西像食物等),接著這些人會推動再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因為它的消費會帶動又去創造其它行業的就業機會

經濟的不振和房地產有什麼關係?
房地產只是在於你買不買而已

經濟不好,主要是就業機會減少,人工薪水成長變慢或者停頓
這和台灣本身產業特性有關,產業大量外移,政府大量引進外勞,在台灣參與一些基礎建設

人口老化,失業人口增加(工作機會變少),少子化,產業特性(多代工少研發)

phS00313 wrote:
天價 ???台灣的...(恕刪)


再補一張圖給你看

房價漲多少 ? 物價漲多少 ? 薪資又漲多少 ???

問題到底在哪 ???



邏輯對了,方向就不會錯到哪裡去 ~
rdcmd wrote:
我想房地產的蓬勃將代表兩個意義(蓬勃與高價是不盡相同, 別為反對而反對)
一是帶動相關產業, 包括水泥、鋼鐵、建材、營造商、裝潢、家俱、家電.....
反對者就請提出, 到底哪一個行業能帶動如此多的內需...(恕刪)


這是最典型的說法了。以此理論那我也可以主張汽車製造商是火車頭,因為會帶動零組件、汽車保修、保險、土木、旅遊、石化、工具機……
也可以說電子業是火車頭,會帶動pcb、零組件、晶圓製造、IC封測、顯示面板。

基本上只要每個產業背後都有龐大而複雜生態鏈,若一直延伸基本上要扯多遠都沒問題。

真正的盲點是建商倒果為因,首先,這句話應該是營造業是產業的火車頭,建商用偷天換日之術改成房地產是火車頭產業。而營造業之所以被稱為產業的火車頭是因為營造業是經濟指數的領先指標,當市場信心強時企業會勇於投資,廠房、商辦的需求會先起來,然後當廠房蓋好,開始營運時會真正帶動整個經濟活動。所以經濟蓬勃發展前營造業會先感受到強勁的需求。但這只適用在開發中國家,已開發國家的硬體建設都完成了差不多,再加上已開發國家已經具備了許多高附加價值的經濟活動,營造業的比重也被淡化掉了。這樣的說法也就不再適用了。更何況台灣建商又把「營造業」改成「房地產」,整個就是在鬼扯。

phS00313 wrote:
你懂經濟 ???...(恕刪)

eatdog wrote:
其實其中關鍵處,下...(恕刪)


那標題是否該更正一下, 否則大大的內文就打了標題的臉

房價高不高我真的不知道, 因為除了各人感受之外, 它還有很多客觀因素的問題
而且從來都不是所有的人都買得起房, 不管房價如何? 它總是有一條界線在
誰能定義這條線呢? 妄自下定義只是自尋煩惱罷了
很多專家老是用投報率或是收入房價比來說嘴, 但為何是這個數據, 而不是那個數據呢?
說穿了, 這個數字不就是研究的人要交報告, 總不能用一堆模糊的敘述, 而毫無數據
但這個值能有一個真正合理的數嗎?
大不了只是反映了越來越難買房子, 而不能據此推斷房價該跌
這是兩碼子事啊!
如若真要抱著這個死數據, 然後抵死不從, 那祝你好運
在我的心裡從未想過房價是否合理, 只有我買不買得起, 和我想不想買
真要堅守看法, 那未免過於自信與自大了吧
又是一個沒房抱怨房價太高的人
eatdog wrote:
經常聽到[房地產是...(恕刪)

eatdog wrote:
經常聽到[房地產是...(恕刪)


這是倒果為因的說法! 若沒先有強勢的經濟表現,哪有錢去炒作房地產! 看看現在的景氣,還有那麼多的相關業者拼命喊多炒作!連柯P都說不打房了!還是沒起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