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cha wrote:...馬政府既然是比起八年前扁政府的370萬還要多出630萬人那我請問你為何台灣的經濟比起八年前還慘...(恕刪) 觀光人數增加是事實,經濟變差是你的感受,我沒辦法解釋你的感受,你可以去聽你喜歡的政客或名嘴的解釋。
這幾年觀光產業真的不錯...到處都是觀光客就算陸客一條龍吃了整碗麵 但相信台灣人還是喝得到湯但是糟糕的是...短視近利殺雞取卵 口碑不是很好這樣下去等台灣觀光這個話題的新鮮度過期了夜市裡一小包250的水果要賣誰? 山頂住一晚1~2萬的違建要租誰?
常常說政府投入多少資源給電子業?要不要去跟南韓、大陸比看看?那才叫作傾全國之力發展電子業吧。常常說台灣電子業只會代工?那為什麼大陸人要來買台灣電子業時又說技術會被偷走?當台灣一大堆產業還只能打亞洲盃時,電子業是在打世界盃。買不起房子怪東怪西,現在換怪電子業?覺得電子業的人都不用繳稅是吧?要不要去比看看你繳得稅有比人家多嗎?
誰?把雞蛋"全"放在電子業?電子業連一個蛋都沒有.把歷史攤開來看,台灣的電子業,從小小的慢慢做起來,至少郭台銘也是小小加工廠努力做出來的成果.很多電子公司都是這麼自己走出來的路,早期仿制IBM相容機讓很多做電腦的公司起家.竹科有幾家公司初期是靠政策沒錯,但多數電子公司幾十年來靠的是賺辛苦錢.雞蛋真沒看到一個,有雞蛋的,全是炒房子的,因為這些人的政治獻金最多,陳由豪不會是個案.政治獻金=搓圓仔湯入場券,不捐什麼工程標案都沒你的份,變更地目發大財也不行.電子業以出口為主,根本沒必要加入搓圓仔湯的集團,沒蛋蛋很正常..
erwintong wrote:誰?把雞蛋'全'放...(恕刪) 說的很好!台灣這二十幾年來,電子業幫台灣賺了很多外匯, 台灣如果沒有賺外面的錢, 是無法富裕的小的有一把年紀了, 記得很久以前賺外匯的是糖及香蕉, 但量及價值都有限, 卻要養這麼多台灣人,所以無法使台灣富裕接著賺外匯的是紡織業,成衣等輕型民生工業,量及價值都有大幅增加,雖然台灣人口慢慢增加,但也慢慢開始富裕再接著電子業在一些前輩努力之下,產量大及價值高, 賺進的大量外匯,讓台灣2300萬人富裕起來, 那時號稱台灣錢淹腳目現在台灣的錢還是淹腳目, 只是有些人的錢已經淹到膝蓋了,而精華地區的房子只有錢淹到膝蓋的人能買了,但不管怎樣台灣的錢還是淹腳目很多人會講產業轉型, 甚麼文創阿, 觀光阿, 小農阿....等等, 但他們忘了一點, 產業是要賺到足夠外匯以養活台灣2300萬人這些文創, 觀光, 小農能賺到這些外匯嗎?所以這二十幾年來,電子業是帶來經濟的成功,而非失敗!就算有稅賦優惠, 但卻養活了很多人.只能在台灣島內玩玩而賺不到外匯的產業,對台灣經濟幫助不大任何在說台灣經濟要如何發展的人, 一定要記住: 台灣有2300萬人要養, 而台灣可耕土地面積又小, 山區地質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