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wn732 wrote:這個'世界性'其實...(恕刪) 很多事情等到政府出手的時候已經很嚴重了,加拿大澳洲設限時房價已經漲超過兩三倍了.美國完全沒設限,反正它地大,價位太高就再開發新的地區.2012年底我在紐約皇后區面對哈德遜河買了31坪大樓70萬美元,2016年6月價錢是140萬美元.
你說這麼多,會買房還是買,不買房只好用租或當繭居族,根據統計數據:台灣人房屋自有率高達8成以上,所以不用再反駁了買屋理論現在不買房,並不代表以後不買了,要不然你要妻小或父母住哪,跟你租屋住在一起,有時房東趕人還要收拾家當搬家,豈不是更累人別傻了朋友,買房自住天經地義,管它房價漲跌,沒房老了更辛苦~以上是中年大叔的見解&經驗談(繳房貸犧牲些生活品質,換來的是安定感&家人支持)
george306 wrote:回看 2016 年,... (恕刪) 2017年股市跟房地產都是在波段起點,2017年樓主發文後 股市從九千 漲一倍漲到 萬八,所以當下錢並沒有如樓主所說 鎖在房地產上,防礙台灣的未來,防礙股市上漲。實業發展跟房地產相輔相成,沒有誰妨礙誰的問題
george306 wrote:回看 2016 年,...台灣到現在還是不願正視房地產的真實價值, 有能力的人, 社經地位比較高的人有能力 "囤房" 就囤房, 試問, 來個天災地震的, 你的資產剩甚麼? 還是你就打算萬一天災大不了擺爛讓銀行去倒楣承擔這一切?(恕刪) 這次央行的緩升息已經告訴你答案了
george306 wrote:台灣的房子為何沒有該有的正常的折舊率? 銀行為何沒有根據其折舊率來決定其合理的貸款額???回看 2016 年,...(恕刪) 全體銀行面面相覷..回頭看這些文章,2017年下車的乃哥,跟2017年唱空的白狗叔。兩位都長輩了,我都不好意思往下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