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esh wrote:100% 支持建設公司的利潤應該只有在房子的見造成本公設 其他週邊應該是吸引顧客購買的附加項目如果說這樣建設公司會倒那也很好那些吸人血的公司 倒倒也好 這議題吵了這麼多天還是一堆人搞不清楚狀況公設的來源是建商灌水的嗎?不是喔你出入要不要電梯?要不要樓梯?要不要車道?法規規定的避難空間在哪裡?這些就是組成公設的元素豪華的健身房、交誼廳,那是額外的公設嗎?其實那可能就是法定避難空間露天的游泳池、花園,那是公設嗎?不,露天的部分是不計入公設計算的,那應該是屬於建蔽率的部分建商也知道公設佔掉居家空間房子會不好賣但為什麼公設比越來越高,從幾年前的24%到現在幾乎有34%?追根究底還是從政府的法規來的只要有出一次意外或天災政府對逃生等的規範就會越嚴越嚴就會造成這些樓梯電梯逃生避難等空間要越大所以公設比才會越來越高說真的,沒有哪個建商會喜歡在公設灌水因為公設比越高民眾就越不買單誰會沒事拿石頭砸自己的腳?除非是迫於土地畸零不得已要灌一下或是營造特殊賣點提高公設建商每年賺那好幾億都是從灌公設來的?真正從灌公設來的那一點小錢建商還不放在眼裡吧?
minhua0317 wrote:這議題吵了這麼多天...(恕刪) 大大講的真好不過就像某篇文章有位C開頭大大說的實坪制後買得起國產車的就買國產車~不用國產車硬要加些雜七雜八配備當作進口車在賣買的起進口車的自然就會去買進口車了
minhua0317 wrote:沒有哪個建商會喜歡在公設灌水...(恕刪) 這個是錯的.看看新版就知道,很多公設在建成後會被設定成公共開放空間,如果不開放就會被譙...甚至很多公設的區域,連住戶都不知道我就遇過朋友的公設,是一塊沒用的畸零地,貼著建築後來用來放打掃的用具另外 實坪計算 並不等同不要公設吧新加坡也是實坪甚至於日本也是他們一堆住宅難道都沒有公設?問題是如何讓購買者知道自己"用到"的空間是多少,"住"的空間是多少....要是公設真的是值回票價(現在雨遮超灌水...)那怎麼會擔心每坪單價上升會賣不出去?會擔心的是那些在公設灌水的建商跟建案甚至於是那些買到那些建案的住戶畢竟 更清晰的資訊 會讓這些人的轉手更顯困難不過這不就是市場機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