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背哥 wrote:若大家都是實坪制且價錢相同,沒有附送的漂亮公設如何吸引人呢?還有更誇張的,沒有樓梯難道爬繩梯?沒有樓梯仲介如何帶看?不帶看如何成交呢? 又來了~實坪的房子還是要有樓梯/走道但這不計價國外實坪計價的房子就沒有這些東西嗎?建商會在可用面積裏,盡量規劃出可供計價的空間把一般人用不到的東西最小化民眾的錢都用在自己可以用的空間豪宅還是可以蓋很大的公設,把錢灌回每坪單價,有錢人要的是氣派舒適,錢不是問題我們市井小民要的是實際可使用空間這樣懂了嗎?
消費者最有利的武器就是手上的錢都不要買...商家自然會被迫更改看看魏家就知道...消費者力量很大如果房地產大多在投資客手上他們當然不是買來住的...是買來投資的投資的人...當然不必管這些虛坪的問題反正都是要賣掉的建商及投資客...最怕的就是*不要買*只要大家持續*不要買*...他們一定會低頭最多2年...這些人都會低頭
房市背哥 wrote:假設你今天吃大餐:(a)550元大餐+10%服務費=600圓-->虛坪制(b)600元大餐+ 0%服務費=600圓-->實坪制...(恕刪) 你這是"假設", 拿假設來推論, 沒有意義, 背哥甚麼時候言論也這麼隨便不嚴謹了 台灣法律沒有實坪制也沒有虛坪制這種東西, 只有一個叫"登記制", 你花錢買的權利面積通通登記在你的權狀, 這和你的假設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bihsh wrote:豪宅還是可以蓋很大的公設,把錢灌回每坪單價,有錢人要的是氣派舒適,錢不是問題我們市井小民要的是實際可使用空間...(恕刪) 現在就有這種低公設的房子, 簡單就是公寓式大樓, 公設只有政府規定的, 公設比約26%, 但這種房子"賣不好", 消費端來看這可不是大家要的, 聽到沒有環保室, 還要定時下樓追垃圾車, 有7成的人聽到就沒興趣了
一葉扁舟 wrote:據說那都是政府與業者討論出的套路,主旨在於保護業者最大的穫利 別傻了好不好, 是業者還是政府???這個月要繳房屋稅, 麻煩看一下房屋稅的權利面積怎麼算來只登記室內面積是不可能的, 政府稅收馬上少3成
感覺這比喻怪怪的...餐飲的價格都是把實際價格和餐點內容,印在菜單上..在外加服務費...但是虛坪卻是反過來,總價格定在那,但是內容物有差,感覺比較像,筷子,毛巾,開胃小菜都算進去了ryanku wrote:別傻了好不好, 是...(恕刪) 沒錯而且公設越豪華,政府評定房屋價值越高,稅率越高...所以公設越蓋越大越多,建商有名目灌到實際坪數多賣錢,政府順勢多收稅...可憐的就只有一般民眾,要被剝三次皮1.買屋虛坪2.平日公設維護3.房屋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