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良:少子化將導致房價崩盤???

近年來經濟環境多空分歧,看看全球經濟復甦,國內M1b、M2連續三個月黃金交叉、市場資金豐沛、國內景氣對策信號八月回升綠燈、景氣動向審慎樂觀、國內出口連十二紅、近10年五大房庫平均房貸利率走勢、台股連續五個月破萬點,何來景氣不好。

市場一些所謂專家如張金鶚針對房價從以前到現在沒有不看空,說房價還會跌三成甚至跌五成,甚至說房價會連跌五年更有甚者說慘跌八年及楊志良前署長針對少子化誰還會來買房?少子化將導致房屋巿場需求減少,房價因而大跌?。既然這麼慘,它們怎麼不改行?兢兢業業地堅守崗位,到底是在堅持什麼呢?

看完台北市、新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胡偉良理事長這篇文章,真的說明清楚這一切,大家都很怕誰說市場「看多」就是罪人,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反而看空者酸名群起叫好,我覺得真的不應該這樣的判斷標準,我反而覺得應該給這位胡偉良理事長鼓掌叫好。

綜觀今年不動產交易量全國各縣市加總1-8月有172,724棟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11.08%,2018年台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人有320萬人,光光大台北地區共有92萬人。加上胡理事長說法,少子化不只對房屋交易量沒影響,甚至未來10年在新屋的需求量將會遠遠大於蓋房子的速度,造成新房子供不應求的現象。看到這裡不禁要問,對房市是看多還是看空,當然答案就出來,我們真的不要再被這群所謂學者愚弄而不自知。

富豪70 wrote:
近年來經濟環境多空...(恕刪)

反正各自解讀啦 有錢的就去買 嫌貴的就不買 沒啥好爭的 只是有些人說法偏頗,讓大家有討論的空間

ebola01 wrote:
作者說,我有都更新...(恕刪)


請參考台大經濟系彭建文  蔡怡純論文
人口結構變遷對房價影響分析

總個來說, 總人口下降若是扶老比沒上升就不會重創房地產,
比方說某些國家的老年人口減少比新生兒減少還快,
那即便總人口下降, 房價還是穩的.

但總人口下降若是導致扶老比上升將會重創房地產,
當時2012此文章提到台灣在2015將達扶老比翻轉點,
預測台灣房產2015將達高峰, 現看來的確準確!

<以下節錄>
此外,人口結構的改變亦會影響房地產市場的供需結構,例如當一個國家或城市在某段時
期需要購屋的年輕家戶很多,則其消費性的購屋需求就非常旺盛,促使房價上漲。
反之,當少子化造成新家戶形成(household formation)減少時,則消費性的購屋需
求將大為減少,造成房價下跌。

從日本經驗看,1950 年至 1990 年是日本的人口紅利期,該階段出現房價持續快速上漲,
甚至形成巨大的房地產泡沫。不過,由於人口結構老化,
日本的扶養比在 1990 年開始出現轉折,人口紅利正式
結束,對應著經濟成長的停滯與房地產市場的衰退,扶養比轉折點與房地產泡沫
破滅的時間高度吻合
。此外,從 2007 年底開始爆發的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及其所
衍生的全球金融海嘯來看,美國的扶養比在 2005 年開始出現轉折,亦恰巧出現
在房價泡沫化之前兩年
...





Mark一下~

ohcool wrote:
請參考台大經濟系彭建文  蔡怡純論文
人口結構變遷對房價影響分析

總個來說, 總人口下降若是扶老比沒上升就不會重創房地產,
比方說某些國家的老年人口減少比新生兒減少還快,
那即便總人口下降, 房價還是穩的.

但總人口下降若是導致扶老比上升將會重創房地產,
當時2012此文章提到台灣在2015將達扶老比翻轉點,
預測台灣房產2015將達高峰, 現看來的確準確!

<以下節錄>
此外,人口結構的改變亦會影響房地產市場的供需結構,例如當一個國家或城市在某段時
期需要購屋的年輕家戶很多,則其消費性的購屋需求就非常旺盛,促使房價上漲。
反之,當少子化造成新家戶形成(household formation)減少時,則消費性的購屋需
求將大為減少,造成房價下跌。

從日本經驗看,1950 年至 1990 年是日本的人口紅利期,該階段出現房價持續快速上漲,
甚至形成巨大的房地產泡沫。不過,由於人口結構老化,
日本的扶養比在 1990 年開始出現轉折,人口紅利正式
結束,對應著經濟成長的停滯與房地產市場的衰退,扶養比轉折點與房地產泡沫
破滅的時間高度吻合。此外,從 2007 年底開始爆發的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及其所
衍生的全球金融海嘯來看,美國的扶養比在 2005 年開始出現轉折,亦恰巧出現
在房價泡沫化之前兩年...

sbi wrote:
Mark一下~...(恕刪)




不要鐵齒了~絕對直奔一折

ohcool wrote:
請參考台大經濟系彭...(恕刪)


那為何美國房市現在漲了?

照這理論完全不考慮利率/建築更新/景氣/通膨....只考慮扶養比

這世界也太簡單了

就是已開發國家房價一路下滑

就這樣?

美股暴跌了,拉板凳等看戲了。
脆弱Bruce wrote:



那為何美國房市...(恕刪)
單身多+少子化 不婚、不育、不承諾「新威脅」!
記者 華舜嘉 / 攝影 李偉華 報導
2018/02/14 23:30
台灣正面臨著不婚、不育、不承諾的社會結構新威脅。從近20年來的結婚與離婚率來看,結婚率掉到千分之6以下、離婚率卻是增加到千分之2.3以上、新生兒人數則是掉到20萬以下,也因此人事行政總處鼓勵結婚,今年開始聘僱人員婚假天數從8天提高到14天。
不講求花俏,率性做著調酒準備工作,身兼調酒師與平面攝影工作的卡斯特,最長工作時間一天曾經花上19個小時,今年已經35歲的他,對於另一半他選擇隨緣,單身者卡斯特表示,自己想結婚只是現在工作時間比較長,不容易遇到條件比較符合的女孩子,而且現在女孩子要求的條件也普遍比較高。

即便月薪最多有7萬,平均也有4到5萬,但似乎也不是人人都談得來,現在的他覺得一個人也沒有不好,卡斯特還說,自己在外面住覺得其實一個人其實生活也簡單方便,不用顧慮到其他東西,只是2個人當然也很好。條件並不差的卡斯特在現今社會中遲遲無法成家,其實條件再好的人也不是人人都能順利找到另一半。

來到已經成立有60多年的男女婚姻介紹中心,名單上不是碩博士就是留學歸國,還有好幾個是公認中上階層的職業也報名參加婚姻介紹所。婚姻介紹中心詹媽媽表示,財經方面位置越高其實能夠談心的對象越少,自己對對方期許也會無形中變高,親朋好友也會想自己的子女這麼優秀,要找到一個跟他相符合的財經地位的人, 其實標準都會放比較高。

不只是天天諮詢電話接不完,直接繳費報名的單身男女光是一年就這樣厚厚一大疊,男女加起來少說就有3千人,每年報名參加這種聯誼活動的單身男女以20%速度增長。詹媽媽還說,那麼進入職場之後因為競爭壓力比較大,有時候難免之中在工作中,投入比較多時間,到比較有時間的時候,想要找尋對象覺得機會會越來越少。
忙於工作、重視自我實現,更甚於異性間的關係維持,因此找尋另一半的年齡層逐漸遞延,以2016年男性初婚年齡來看,來到32.4歲,女性則是突破30歲,當年度單身人口 達440萬。兩性專家吳娟瑜表示,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如果要,要有「要」的條件,經濟因素要夠、家人支持要夠,還有本身工作的穩定度也要夠。

但還是有不少人選擇走入婚姻,只是這樣的人數卻逐年往下滑,從近20年來的結婚與離婚率來看,1997年結婚率千分之7.68,相隔10年掉到千分之6以下,到了2017年數字再往下掉,反觀離婚率,1997年不到千分之2,但20年後,卻已經增加到千分之2.3以上。

結婚率降低自然讓少子狀況雪上加霜,根據統計,1997年新生兒還有32萬人,但相隔20年已經掉到20萬以下,出生率也從千分之15.07降到千分之9不到,足足掉了4成,不僅未來勞動狀況難以負荷,人口結構改變也將衍生成國安問題。

兩性專家吳娟瑜還說,少子化就是變成倒三角形的家庭結構,就怕會搖搖晃晃,將來政府的配套措施會更穩定,年輕人對結婚、對幼兒的養育更有信心等等,都會有更好的結構在那裏。

政府一步步釋出配套,首要就是讓年輕人敢結婚,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鼓勵結婚,今年開始聘僱人員婚假天數,從原有的8天提高到14天,與公務人員一致,就是要避免不婚、不育、不承諾,成為社會新常態。
-------------------------------------------------

房價高,買不起,當然沒人要嫁給沒房子的人
<<胡偉良:少子化將導致房價崩盤???>>

是的!是的! 少子化必定造成未來房價崩盤。

不會崩盤的是以後才蓋的新房。問題是現在沒有人有。
就算運氣好,也只有1/10的人有這福氣碰上都更。
你高富帥還怕娶不到老婆,是台灣人彼此容忍力下降,斤斤計較,誰也不肯吃虧的個性始然。
買房嫌太貴,工作嫌太累,嫁過去又怕吃苦,乾脆一個人在外租屋自由自在多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