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666 wrote: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恕刪) 房地合一的制度下,繼承遺產實價登錄的時候一律用公告現值,所以實價登錄會看到很驚人的低價。假如你一定要用市場價格,那就是二等親買賣,會追查資金流向。以後這些繼承的房子要賣的時候,市價跟公告現值的差額,就算你的所得課稅。
sgleepapa wrote:13%是怎麼算的?...(恕刪) 就是如花比志玲。中華路二段生活機能很好,但主要是人的素質。青年公園以前吸毒的人喜歡在裡面,日據時代叫跑馬町,是228事件處決政治犯的刑場。萬華更不用說了,站壁的、圍事的、睡街頭的,光是「艋舺」這部電影足足可以讓萬華房價跌趴50年。平平是中正區,房子在杭州南路、徐州路、臨沂街的人絕對不喜歡拿來和住青年公園、南機場的相提並論。跌13趴可能是仁愛路漲7趴和南機場跌20趴的平均數值吧
roward wrote:那當初漲的時候怎麼不...(恕刪) 房市走多頭的時候,也是看物件看區域看條件。怎能隨便亂漲? 當出錢的人是呆子? 所以多頭時期買房的人都呆笨到極點? 不要說是起漲買,就算是起漲中段入手,近三年跌,目前來看還是賺。 我知道,又有人自以為是股神,請問誰能保證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 誰又知道明年會漲還是跌,這麼厲害就去操作就好阿,在這裡嘴砲幹嘛呢? 討拍拍? 討認同?跌有跌多,也有跌少。漲也有漲多,也有漲少。都是看出綜合條件。這幾年下來,整體房價的確是下跌的,部分人說沒賣就沒跌,但是要賣就會跌,至少是賣不高。好的物件,的確影響比較少,差的物件當然會影響。捷運站附近的新房,有跌也是跌一點,甚至是無感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