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arry456 wrote:
一堆人靠房地產躺著...(恕刪)


不是一定要為房仲講話,但任何行業都有存在的必要。
當您想買房或賣房時,可能就須要房仲的幫忙。

至於包租公、包租婆,01的共識不也是佛心來的,
房價這麼高,在大家買不起房子的時候,
把住家花錢整修租人,還要冒著收不到租或變成兇宅的風險?
為何還要去批評他們呢?

以上不論是仲介還是房東,某個角度都算是服務業,怎麼算沒有生產力??
另外不論是買中古屋後或房東有房子要整修、裝潢…等,就會帶動實質生產力,

如果這樣還要被批評,那比特幣呢??
現在一堆礦機耗掉大量的電?
有多少人關心??
的確,加上政府操作反商情緒,我觀察到有許多中小企業索性收起來不做直接把資金投入房地產炒作,這其中不僅降低就業率,更加高未來購屋門檻,無疑成為變相的世代剝奪。

但我們除了每天看政論節目藉由情緒性的語言來降低群眾智商外,似乎只能被動期待這泡沫爆掉

Shawn732 wrote:
愛爾蘭不就是炒房炒到爆掉崩盤。
現在全國痛定思痛,決心發展實體經濟的例子?
已經開始起飛了。...(恕刪)


擦乾了眼淚, 咱們繼續炒.


在這裡罵的人有看過開樓大大引用的原文嗎? 大概沒有看過就直接來評論的吧

我還算是房東也了解原文講的一些事情 其實原文是用某些人的主觀角度來講的並不太公允

為何紅色子房先生來罵高房價 那是因為圈不到好案子賺錢 所以就學其他人加入罵的行列

大家了解原文要做的生意是甚麼? 還有何謂1.875%的投資報酬率要求 當然不很清楚阿

其實原文講的是一種生意"把閒置房產包租後轉租的行業" 職業房東自認武藝高強要來賺錢

因為這些閒置房產都是銀行或壽險業 受到金管會要求最低投資報酬率的限制屢屢碰壁

我們這位紅色子房先生 也乾脆就加入譴責高房價的行列 唉 其實才是原文的真面目

我自己也是房東 我認識的這些銀行跟壽險公司也不是笨蛋 更不是沒有能力來管理房子

憑甚麼這些自認武功高強的"職業房東"拿個芭樂價就要同意 反正千錯萬錯都是高房價的錯

前幾天看到我們律師房東在自己的專欄講到的防止自殺的辦法 看來好像有一回事其實無解

有的房子動輒千萬 被人搞到凶宅直接打七折 富邦的凶宅險只賠幾十萬 一百多萬的很貴

很多凶宅發生的狀況匪夷所思 蔡律師的幾個方法 根本就沒什麼小路用 唉 不講也罷



對,2025年直奔一折無誤
牛奶伯 wrote:
擦乾了眼淚, 咱們...(恕刪)


拿崩盤之後的價格當起漲的基期是刻意誤導,
你的方法我已經看得太習慣了~ XD
台灣要救市就要先崩盤,
台灣政府敢放手讓它崩嗎? 呵呵

晴天心情 wrote:
我還沒聽說過有什麼...(恕刪)


辛巴威嗎

那價值..............
經濟越來越好房價有沒有越來越高我不知道
但是台灣明明是經濟越來越差房價越來越高

龍尾蛇 wrote:
經濟越來越好房價有...(恕刪)


台灣景氣越來越差?
不見得

上市櫃公司2017年財報全數公布,總獲利2.19兆元、年增15.7%,創歷史新高,其中去年第4季獲利6,301億元,為全年單季次高、同期新高。法人預期,今年總獲利將成長8-14%、達2.4兆元,持續挑戰歷史高峰。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1120/3063526

是財富越來越集中吧

Shawn732 wrote:
拿崩盤之後的價格當起漲的基期是刻意誤導,...(恕刪)


疑?? 不是說好了愛爾蘭不炒房了, 原來一年漲十幾啪算是健康表現, 市場機制, 愛爾蘭人一定不屑於炒房.

把價錢炒高高, 崩盤宰掉小散戶, 回到低點後再炒一次, 本來就是資本主義遊戲規則. 崩盤一次就以為不會有人再炒, 未免也太天真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