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雞生蛋...蛋生雞...牛也好..牛奶也好...
有需求...市場反應就會漲...這很正常...
我們可以探討一下產品的特性...
民生用品及原物料屬物價類...不管價格如何漲...國內一樣有需求採購..
所以這些產品價格特性會受到保護...俗稱天花板...例如消基會..農委會..等等..
且替代性高...所以這類的商品週期循環很快...上去快..下來也快..簡單說就是有人管..
不是你想賣多少就可以賣多少錢...會被查核及說明原委...業者要向主管機關報告
當然...隨著各國的發展成熟...這些民間商品也會隨著該國物價穩定上揚...
這也是國際貿易交易的商機...
有沒有特殊案例會打破上面週期循環...例如價格漲到買不起...或價格跌到送人也不要...
答案是有的...我們稱為外部因素...也就是不可預期的災難...例如"疾病" "天災"
回頭看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有一樣嗎? 有國際貿易買賣輸出輸入嗎? ...沒有...它是不動產...
租金要租多少...有人會管嗎?...你情我願啊...
房東店面每月租1000萬...房客丟2000萬給房東...並回嗆房東...你看不起我嗎...
房客無法承租每月房租1000萬...房東叫房客滾...並回嗆房客..老子不租空在那裡也爽啊...
像這種特殊案例實務上並不會影響到市場的行情...原因有二:
第一..房東是長期持有..已經達到以房養房的層級..不管房租房價的漲跌對這些人都是好事一件
15年前的時代..這些人不會在市場上頻繁進出買賣...市場的交易棟數和他們無關...
15年前的這些人就像存房存股的概念一樣...他們是市場的接受者...經歷過大漲大跌...
資產帳面數字上的跳動而已...對他們無感...他們只在乎現金流...
如今現在經過了15年...這些人及二代繼承人也進化了...他們不再單純是接受者...
他們也進化成助跌助漲者...趨勢漲時...鼓吹助漲...趨勢跌時..鼓吹助跌...他們要創造波動..
但房地產要如何加速波動...如何創造轉折..."造夢"..."利誘"..."不敗神話"...助漲..
"中國泡沬"..."中美貿易問題"..."少子化"...助跌... 等等...
唯有不斷的波動才能創造以房養房最快利益極大化...
可惜這些人是複數...不是單數...成本的不同...基期的不同...主觀意見的不同...所以多空言論都有..
卡到現在不上也不下的...無法更進一步突破...這也代表著抬面下的資金還是充裕的在流動
第二...房東不只是民間...近年國產署分配到的捷運宅也不少...幾乎可以當莊家了...
建商可以預售...但政府分配的房產無法預售...自然他就成為最後一根稻草的角色啦...就是墊背啦..
即使大風大浪...政府的標脫價格一樣在成本之上...跟本不會有崩盤的可能啦...
台灣房地產最強的多頭總司令...就是政府啦...賣不掉...用稅金繳管理費...人民替它養房啊~!
講那麼多...一定有人會問...那房地產不可能大跌啊...我講那麼多有何屁用啊~!
成也國民...敗也國民..."現金流"是也...
有錢人...沒錢人...都有現金流...國家也一樣...
例如..你沒事..你隔壁鄰居出事...結果他便宜轉手出脫換現金...剛好成交量又低迷..半年只有那一戶
有實價登錄...直接打槍怎排三棟大樓行情...
該死不死的...隔壁條街有名的店家經營不善也倒閉...怪說房租太高無法經營等等...
要表達的是...當所有生活成本..或營運成本提高後...會提高現金流淨收入的減少...
民間生產力面對現金流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就無法保障可以承受住市場不景氣的考驗...
市場考驗是連續性的...一環扣一環...到最後才會成為趨勢...
這個趨勢會發生嗎?....當然就要看參數如何演變啦...例如"房租"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成本參數都提升...風險當然就會提高了..."房貸的增加"..也是現金流的其中一項支出啊..
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很強..代表市場就很強...不要以為台灣很強...其它國家就很強...
往往都是別人替你決定價格及價值...最慘的是...別人出事...害你也一起出事...
最後大家一起跟著出事...
漲也如此...跌也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