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年輕人只買得起新房,中古屋就算了.

內行的買中古 外行的買新成屋!
同樣的價錢 坪數大不同!
我買了一間透天整建後坪數比大樓的還要多還有一個免費的停車位
現在的平面車位至少也要130W 這一點就跟那些外行的就分別出來了
坪數更不要說了,大樓公設比光逃生梯、梯廳走廊、電梯(還不包括休閒設施) 就基本上要35%了
那更不用說結構、水電實質佔據的面積,請問室內實際上的面積剩多少?
假設我同樣花700萬~購屋+整修的錢 跟買大樓的二房二廳那種的 (還要把停車位的價錢算進去喔)會差多少?
至少我土地持分的價值就超過大樓的土地持分了~ 年輕人不懂的這一點死的最慘

Bazooke wrote:
未來老公寓都會被淘...(恕刪)


那是狠傳統的舊公寓~ 該是出現新一代的公寓了!
早期建案的觀念沒有像現在的好~要通風採光 機能要有
坪數不能太小~要有無障礙的設計~ 以前的有前三項就買單了啦
我當初買房子時,有考慮新舊屋的差別,

同樣坪數,同樣建設公司,建案只差5分鐘車程

屋齡只差5年,新屋只比中古屋貴150萬

當然是買新的比較爽

我倒覺得,二手屋的賣主想法

我要照這個屋子的原價來賣給下一位苦主

順便我下一棟房子的頭期款也順便叫苦主贊助個100萬
台灣人口數,未來先打五折,再打一折。和房價一樣。


然後 郭董 或 韓統 當選。


都是要遷都高雄啦。~~

台北市? 變成台北 鄉 還差不多
jerry4567 wrote:
但是新房沒顧慮到的是,後續還有裝修+家電+家俱+外管費用以後,常常要比中古屋再加100~150萬,
這可就不只差一點點了,可能要差一坪3~4萬了!當然中古屋不能找老舊需重新裝修的!


你是專買投資客裝修後的中古屋嗎? 新成屋即使少量或不裝潢也可以住得很舒服, 家具家電應該很少人會使用別人留下來的吧?

tany3472 wrote:
其實是,年輕人瞧不起中古屋,嫌老舊,才是買不起房的關鍵因素。


(1) 的確,年輕族群不喜歡買中古屋,只看新建案
跟我當年「只能」買中古屋來裝修的情況,非常不同

(2)我當年除了水電、浴室(重新防水)、粉刷、窗戶或雨遮
有重新施工以外
幾乎沒有花錢請設計師來裝潢

但現在的年輕人,對於居家裝潢非常注重,也很趕花錢

(3) 家具
當年我只能買電視、冷氣、洗衣機、冰箱
不夠的家具、櫥櫃,隔一陣子有錢再添購

現在的年輕人著重裝修,一次到位
負擔的確比我當年重很多


沒有好壞,都是個人喜好而已

台灣是個地震頻繁的地區,水泥建築建材都是有使用壽命的。
可以的話,當然是買新的比較好。
不過對大部分的年輕人來說,不管是新的中古的,一樣都買不起。

nomi88 wrote:
直接跟建商買新房,...(恕刪)


不管買那一種,就是拚眼光跟人品
ray6075 wrote:
你是專買投資客裝修...(恕刪)


還是有的喔,尤其像是冷氣這種的

小弟父母在北市的某老公寓,2005年期間賣掉,
至今偶而經過的時候,主臥的冷氣還是原本的那台老舊冷氣機

親戚有人買老大樓,冷氣,除濕機遮類的也是留著
其實要看是甚麼家電

其實有些人有說到重點,以前人不在乎居住品質,能省則省
但現在別說年輕人,老人家也是很重視居住品質的!
所以現在很多老人老公寓的傳家寶當黃金在賣
你去問這些人,這些人是打算賣你中古爛屋然後去買大樓呢

這年頭沒電梯的房子,超過3樓
30歲以下還好,30歲以上趴到3樓就累了
尤其如果是如果還要買東西搬那樓梯

更別說很多老公寓還是瓦斯桶,有些瓦斯行可能都要收高樓層費用
有些搬家公司還會根據你的樓層加搬運收費呢
有錢
愛怎麼買就怎麼買
自己買地自建也行
爽就好
個人造業個人擔
不要買完上來01哭就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