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繼承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而且本來就是順理成章 且低風險(沒有買房被騙 買貴套牢 海砂輻射屋 建商烙跑 或是房貸繳不出來被法拍)只要奉養好雙親即可 而且確保自己和兄弟姊妹彼此不會拿房子做壞事就好50歲半百之前 不用想買房子的事情這樣不是很好嗎繼承之後本來就是怎樣用都可以以前經濟奇蹟 錢淹腳目 環境好 薪水高如果前人有種樹 當然後代能乘涼只是身為父母的 還是要在世時妥善分配好遺產繼承才不會自己辛苦一輩子 最後令子女爭產 或是令自己沒有受到子女的妥善照顧而從小教育好子女 本來就是父母的本份 更不用說去繼承之後去亂做投資我認為少子化是現代都市社會演化 必然的結果否則人口膨脹 豈非更加速資源的耗竭 (土地消耗)所以有錢人資源多房子多 當然能多生幾個 有利於自己基因的留續跟從前農業化社會 晚上沒事做 多生幾個是相反的人類社會競爭得結果就是如此已有房產者 也不能太高興 因為少子化已經影響到房價年輕人半百之前都不需要考慮房屋需求 便是斷層不過大者恆大 資產雄厚者 根本不用多擔心
多多空空 wrote:等繼承也是沒辦法中的...(恕刪) 所謂繼承也不過只是法律上的定義高房價的結果讓很多人選擇跟父母同住而房子依然是父母的名字因為不買房就被冠上啃老族的罪名所謂啃老族指的是完全不事生產靠父母供養的人而與父母同住的人很多都有在工作不能算是啃老族其實最好的家庭型態是三代同堂老有所用、幼有所養但因為女權主義的抬頭才會慢慢轉變成小家庭的型態現在的人很多都只生一個與父母同住父母可以幫忙照看小孩而父母也可以享有親倫之樂但因為很多人覺得都已經長大了不願再受父母管教或是婆媳問題於是選擇組成小家庭那就必須承擔更多的經濟支出
現在的年輕人結婚後普遍不想跟父母住。為了等繼承房子,兩夫妻得忍耐去跟公婆住,還得等到半百才能繼承到房子,然後到處去抱怨公婆,這種人生還挺悲慘的。如果還有兄弟姊妹,為了以後能繼承房子還得跟親兄弟姊妹爭,根本就跟本土劇的爛梗一樣。
jackey chang wrote:年輕人拿買房的錢孝順雙親雙親留房給小孩這不是美事一件怎被說的如此不坎這些靠房賺錢的人真的是 社會亂源 現在反過來了現在是父母拿退休金幫小孩買房打掃的阿桑兒子是空少月薪8萬多一樣花光光後來覺得這樣實在不行於是阿桑拿了她的儲蓄300萬給兒子當頭期款在桃園買了一間房子理由是讓兒子繳房貸總比讓他花光好一個快退休的同事兩個兒子都是公務人員老家在嘉義卻一個跑去桃園一個跑去淡水大兒子結婚了婚禮的錢全部老爸出蜜月說跑去歐洲玩現在想買房了跟老爸喊沒錢他老爸只好去把勞退新制給的退休金拿出來前前後後給了大兒子200多萬當頭期款小兒子也要結婚了也要買房他只好把基金跟儲蓄險都結算給了小兒子快200萬當頭期款我笑他你根本不是娶媳婦而是嫁兒子兩個都買在桃園都不回來而老家嘉義有兩間房子跟一大片土地我說他有生兒子跟沒生一樣他哪天生病了也是夫妻兩人互相照顧而已桃園嘉義那麼遠他老婆常跟我說只要小孩子願意回來供他吃住幫忙照顧孫子都不是問題所以別說年輕人拿買房的錢孝順雙親了不要跟父母要頭期款的錢也就夠了
神之隼 wrote:誰叫你老了你能怎麼辦,人家他們就年輕呀!年輕就是本錢,不然你錢能留給誰?誰會祭拜老人?想開一點吧老人家 不用留給後代啊。我一向認為扶養義務以外的,都沒義務留;兒孫孝順,留給他們也很好;兒孫過自己的生活少往來,不留給他們也不必有罪惡感。自己賺錢自己花,天經地義,台灣人過度儲蓄了。至於祭拜什麼的,是活著的人的心意,有很好,沒有亡者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