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斐麗PP wrote:
就我所知,
投資股票有80%都是賠錢的,
但是投資房地產卻是80%都是賺錢的。
這要看你怎麼分割這些人,和如何定義賺錢了。
台灣有房的人是80%,這80%中的人,
絕大部份都是自住,可以說,買房只是消費,不是投資。
但這些只有一間房的人中,80%都不是買在台北,所以根本連通膨都追不上。
房子在這些人來說,只是消費品,住了三十年以後都更,
大多要再拿錢出來才能住到原來的品質。
扣除這些人,有多間房子的人中,也還有分長期投資和短線炒房的。
短線炒房的,最近幾年,虧一屁股的,檯面上就一大堆了,房版上例子很多(三黃一劉)。
而且虧完就算了,這些人都還欠一屁股債。
長期投資當房東的,的確可以賺錢,
不過績效跟股票比,恐怕還差得很遠吧。
股票也是有分投資與投機,但是因為門檻低,
所以你以為大部份抄短線的小散戶就是真正的投資人。
你再仔細想想,台股市值裡佔絕大部份的那些法人,
就知道,如果以資本的角度來看,真正賺錢的投資在哪裡了。
台股大盤的總報酬率從92年一月至今,是年化9.91%。
這才是台灣股票投資人的平均報酬率。
房地產?整體(不要只會看台北)有5%就算不錯了吧?
如果要比台北精華區,股票投資也可以拿股王股后來講。。。。
百達斐麗PP wrote:
舉個簡單的例子,2003年,台北市大安區的房價大約40萬/坪左右,當時一批人喊貴,勸人家不要買房,如今該區域的房價早已百萬之上,害死了一票原本打算買房的:當時大安區的的房價所得比只有~6左右,而到現在,房價所得比足漲了1倍以上,至於當時那批人為什麼喊貴,還叫人不要買房,我認為這是因為書沒有讀通,學門只做一半所致。

2003年,民國92年,台積電市值1.2兆,現在11.6兆,年化報酬率大約14.27%。
大安區,算你120萬,漲三倍好了,17年算下來也不過6.6%
真的是XX比雞腿。
就算是大盤平均報酬指數,都從4500點,漲到目前的22566了(9.91%)。
以投資的角度來看,真的沒得比。
當然,房地產是可以槓桿,但股票也可以,看人用而己。
也不要只以剛買第一年的槓桿率來算,其實等到你房貸越付越多以後,
槓桿率是逐年下降的,等到你付完以後,也是0槓桿率,如果以持有20年來看,
槓桿率恐怕只有20%不到吧。
以大安區為例,40萬一坪,0槓桿,17年以後變120萬,報酬率是6.67%。
如果有房貸(20%頭期,2.5%利率17年還完),報酬率大約7.6%。
實際槓桿率只有15%,並不是很多人想的5倍槓桿(500% )。

,有人連通勤半小時都受不了的話,被炒房價活該,供需法則而已,花錢買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