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hiou01 wrote:
太膚淺了。
幾年前去美國旅行時,看到鹽湖城郊區路邊的賣房廣告時下巴差點掉下來。湖畔別墅居然只要13萬美元(台幣400萬)。
樓主的論調正確的話,那台灣已經實現超英趕美的強國夢了
建材呢?
在台灣要耐颱風.地震.日曬+同時雨淋.別覺得與建材有什麼。別墅400萬.在台灣是最爛的建材。我朋友最近在說要買一場.600坪農地120坪建地.開730談成600.要自蓋做生意.921之前.一坪4萬可以蓋到很好的.現在一坪都是8萬起跳。「臺灣區營造工程物價中分類指數」可以自己去找.就知道漲很大.真的談價錢別什麼都拿建商賣的錢來說.買塊地叫建商蓋.親自參與就自然了解內容了.
別以為基本薪水漲是好事.結果倒楣的是人民.爽的是政府
想想.1990政府借了200億公債.2020年時.同工程可能要2000億了.所以最愛通膨的.是政府.只是不能說.不然公保破產怎麼辦.當然以後每人月領10萬.只能買100碗陽春麵.跟日幣一樣
所以別談房貴.物貴.自己"做“得”來“的”
toocck wrote:
建材呢?
在台灣要耐颱風.地震.日曬+同時雨淋.別覺得與建材有什麼。別墅400萬.在台灣是最爛的建材。我朋友最近在說要買一場.600坪農地120坪建地.開730談成600.要自蓋做生意.921之前.一坪4萬可以蓋到很好的.現在一坪都是8萬起跳。「臺灣區營造工程物價中分類指數」可以自己去找.就知道漲很大.真的談價錢別什麼都拿建商賣的錢來說.買塊地叫建商蓋.親自參與就自然了解內容了.
別以為基本薪水漲是好事.結果倒楣的是人民.爽的是政府
想想.1990政府借了200億公債.2020年時.同工程可能要2000億了.所以最愛通膨的.是政府.只是不能說.不然公保破產怎麼辦.當然以後每人月領10萬.只能買100碗陽春麵.跟日幣一樣
所以別談房貴.物貴.自己"做“得”來“的”
上周末我去新店看央北重劃區的房子
代銷跟我說, 那邊建商的土地取得成本一坪我們就抓整數 130 萬好了, 假設是地上 20 層樓, 地下 5 層樓停車場的建案
好, 你要扯說甚麼建材費人工費.......都算進去沒關係, 那到底一坪多少營建成本? 15 萬好不好? 土地用除以法 (樓層數), 這樣成本是多少? 130 萬除以 25 樓, 一坪也才 5.2 萬
然後一坪建商開價要賣 60 萬
一個車位要賣 270 萬 (幾坪大?)
hello? 這是幾 % 的暴利? 不, 是幾百 % 的暴利?
台灣人買東西都要在網路上比價那 5 元 10 元的, 怎麼營建成本那麼不會算?
好, 再跟你說個事實
我一個大哥朋友是做建材生意, 專門交給你所知道的那些建商
他們在一起打小白球的時候建商老闆是怎麼說的你知道嗎?
"吝北那個案子喔, 一共沒有賺到 3 億的話不爽賣啦~"
你還真以為他們只有賺一點點?????
孩子, 別傻了, 除非你就是披著人皮的狼性建商.......
1.一人擁有一間房產,自用施行0.05%稅率商用0.1-0.5%稅率,名下第二間房產施行45%稅率,名下第三間房產施行85%稅率,名下第四間房施行250%稅率,換房可有一年過渡期就是至一年內有同時兩棟房,超過第二年就45%,我相信房屋從此不會再成為炒作品
2.法人(公司)依分公司登記可擁有多筆房產稅率1-5%,每半年查訪是否繼續經營,未商業行為經營稅率調整250%(公司賣出後10年不得再於同地區購買房產),同地區至多一筆房產換房一年過渡期
3.法人(宗教團體)可擁有一縣至多兩筆一市至多三筆,每半年查訪是否繼續經營,未繼續經營稅率調整為400%(團體賣出後50年內不得再於同縣市購買房產)換房一年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