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老舊的的純住宅大樓,會如何處理?

akuei1018 wrote:

現在的公寓大廈看起來都美輪美奐,但是過了3-40年後也會發生管線老化等等之類的問題!不能只有一間屋主願意更新,其他住戶也不想動,其實可能會衍生很多問題!

好奇,現在公寓大廈針對未來老化,有什麼處理措施?

...(恕刪)


沒辦法 放給他爛而已

房子蓋好很新很漂亮

房子需要維護 維護需要錢 時間愈久愈多錢

10年內的大樓 沒什麼事的話 一坪50都夠

如果來個地震 這裡裂 那裡壞

來個颱風地下室全淹掉 要抽水要清潔

機電設備要大修 一坪500可能都不夠

問題是一坪500的社區 誰會買?

所以就只能等時間來收拾這個殘局了…
akuei1018 wrote:
未來老舊的的純住宅大樓,會如何處理?


就老舊,地震搖一搖,垮了,然後死一堆人,然後政府介入,立個紀念碑。結束。


有人30年前花了30萬買了一台裕隆汽車,
開了30年後,突然有車商跑來說只要你同意換台全新賓士給你。
天底下為什麼會有這種好事?
如果車商說換全新豐田,幹!居然一堆人說車太爛,我不要。

從頭到尾錯的就是政府,不該給獎勵,這獎勵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其實是拿全國人民的利益,給了少數的貪婪者。
90%以上的人到死都是等不到都更的。請認清事實。

你想想?如果101要都更,那政府是不是要給它容積蓋202??該嗎?
Carter0625
那邊變的好漂亮了
akuei1018 wrote:
如標題一般透天的屋齡...(恕刪)



台北市發展的早 1980就發展成型 1990年代就飽和了。



忠孝東路以前統領百貨那棟超過50年一樣很貴
忠孝東路很多超過50年屋齡的大樓。



50年以上才叫老屋

30年以上至50年屬正常

30年以下在台北市算很新的房子


前面也有人說了
例如:車子舊了,賣掉(折舊了不值錢,看殘值多少)去買新的
衣服舊了,丟了(或當二手衣賣)去買新的
但房子沒有人想折舊,還越賣越高
變成,大家認為這一定不花錢,可以都市更新
更新後只會變更多錢,不會變成價值減少
(但忘了,更新的過程,拆除+建設也要花很多錢,比空地蓋一棟新的還貴
因為要拆,要住戶補貼...)
如果大家的房子都不更新,然後每戶都可以一直無限增值
那台北市大概30年後,全部都一戶值6000萬~1億
蠻好的

大樓因住戶多,難度更高了
如果都抱著,我一定免費可以換回來全新的房子,可能嗎?
對比:想一下,如果一個屋主嫌舊,不等大家都更,賣掉去旁邊買新大樓
他可以免費換到新房嗎?還是要貼錢?

(公寓也沒有比較容易,只是戶數少
但不願花錢的話,大多數一樣沒有更新機會的 特別是容積不夠的)
ap12 wrote:
前面也有人說了
例如:車子舊了,賣掉(折舊了不值錢,看殘值多少)去買新的
衣服舊了,丟了(或當二手衣賣)去買新的
但房子沒有人想折舊,還越賣越高
變成,大家認為這一定不花錢,可以都市更新
更新後只會變更多錢,不會變成價值減少
(但忘了,更新的過程,拆除+建設也要花很多錢,比空地蓋一棟新的還貴
因為要拆,要住戶補貼...)
如果大家的房子都不更新,然後每戶都可以一直無限增值
那台北市大概30年後,全部都一戶值6000萬~1億
蠻好的

大樓因住戶多,難度更高了
如果都抱著,我一定免費可以換回來全新的房子,可能嗎?
對比:想一下,如果一個屋主嫌舊,不等大家都更,賣掉去旁邊買新大樓
他可以免費換到新房嗎?還是要貼錢?

(公寓也沒有比較容易,只是戶數少
但不願花錢的話,大多數一樣沒有更新機會的 特別是容積不夠的)

如果是賣掉蛋黃區的舊大樓,是未必能買得起旁邊新大樓沒錯!

但一定能買得起蛋白區的新大樓沒問題!所以才要加碼鼓勵炒房,把房價

炒到可以一坪換一坪以上,醬才不會被洗出都會區。

PS:都更重建未必會比空地蓋房子貴,因為建地 VS 素地的成本利潤不一樣。
akuei1018 wrote:
好奇,現在公寓大廈針對未來老化,有什麼處理措施?


為什麼要處理呢??
就等他老 等他倒啊.....
老舊大樓是不可能等到都更的,容積率都已經用滿,原本12樓的建物,就算拆掉重建還是12樓(一般而言是這樣),怎麼可能有建商願意去都更,但是要原有的住戶負擔全部重建成本,這也是不切實際的。

如果如果真的有政治人物願意正視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立法強制這種區分所有權的建物要逐年提撥重建改建基金,就是類似提撥退休金的概念,由內政部成立一個基金管理委員會,強制幫老舊建物存錢,一旦該老舊建物自願重建或是因為天災火災必須重建,所有的住戶就減輕許多負擔,如果整個建物不想重建(例如整棟買給某財團),原提撥的基金就歸還所有住戶。

這是目前想到的唯一方法,不然就等大地震吧。
鄭柏欽 wrote:
老舊大樓是不可能等到都更的,容積率都已經用滿,原本12樓的建物,就算拆掉重建還是12樓(一般而言是這樣),怎麼可能有建商願意去都更,但是要原有的住戶負擔全部重建成本,這也是不切實際的。

如果如果真的有政治人物願意正視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立法強制這種區分所有權的建物要逐年提撥重建改建基金,就是類似提撥退休金的概念,由內政部成立一個基金管理委員會,強制幫老舊建物存錢,一旦該老舊建物自願重建或是因為天災火災必須重建,所有的住戶就減輕許多負擔,如果整個建物不想重建(例如整棟買給某財團),原提撥的基金就歸還所有住戶。

這是目前想到的唯一方法,不然就等大地震吧。

用錢能解決的事都是小事,容積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容積可以買賣移轉

有了容積移轉就可以蓋更多的房子賣更多錢,有炒房的社會才能欣欣向榮。

簡單講:容積移轉就是無中生有的土地,政府跟業主都賺錢皆大歡喜。
重點在地段 容積 地目

不然京華城在吵什麼?有容積誘因就一定有建商想玩…….

臨馬路 商字號地目優先 其他的….不用看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