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是買房的好時機嗎?真正「行內」專家的真誠建議

台中台南休閒農夫 wrote:
你沒能力可以不買啊?幹嘛這麼氣,老婆不是有買給你住了?


你除了貸好貸滿之外,

你只剩這個可以亂抹黑嗎?

想當個好爸爸 wrote:
買房不進建商口袋 不然是要進你口袋嗎?


聽不懂?

其實我寫的文章基本上都不是給酸民看的,他們看了只是愈看愈生氣,甚至說我文章的目的是賣房。

但是,其實我們推出的建案都是順銷,而且快速售完的,動作慢一點,就買不到我們的房子。
基本上,我們的房子是不賣下列對象:
酸民、想佔人家便宜的、尖酸刻薄的、吸毒的⋯

也就是說,我們會努力維繫社區的品質。

至於跑到我的版上蹭熱度的,大家就忍一忍吧,畢竟這是公開的園地,大家都有權利暢所欲言。
人生早點開竅,未來的日子可以很輕鬆過,比如早點知道英文在職場的優勢,不要太年輕貸款買車,儘快買屋等等

儘早買屋雖然在剛買初期五年辛苦一些,後來是倒吃甘蔗。在後來中年時期享受有房帶來的各種優勢,生活品質更好,資產累積更快速,有急用時都有一個強有力的靠山(可以再增貸),就算要奢侈一下買個好車,現金規劃上(一樣是增貸)都更容易

胡博士是個好人,觀念上我很認同。

觀念先改變了,行動就跟著改變,行動改變了未來命運也就變了,
買房要看時機的,

過程哥其它地方不說,因為工作地點而買的自住房,都買在相對低點。

自住當然必要,也就是房套們常掛在嘴邊的剛需。

如果是把房子拿來做買空賣空的投機,那大可不必。

比房子還好的投資標的很多。

但以持有成本角度來看,我想不出有比房子持有和交易成本更高的投資標的。

持有期間每年房屋稅,地價稅,管理費,

交易時會產生的仲介費,土增稅,印花稅,代書費。報稅時的交易稅,如果沒自住重購更慘。

賣出時,賣方不管賺賠,沒有再吐個兩百萬出去,表示賣方的房子條件不夠好。

😄
Trillionaire2020
低調 [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紅塵傲笑
過程哥要不要解釋一下2020年喊不要買,買了會變房套,等2023年再回頭說2020年沒買的就是魯蛇的過程嗎~ [偷笑]
外語能力真的很重要,除了工作的選擇及收入上更優勢外,能和外國人相處去聊一些時事,才能平衡出許多事情的原貌。好比說台灣媒體上直吹捧日本房價/收入比好棒棒,比起來台灣是鬼島地獄之類的....真要是如此,為什麼日本人自有房產的比例比低又不生小孩、為什麼自殺率高(還特別喜歡跳軌)或隨機殺人頻繁?為什麼日本年輕人有高比例的尼特族?這些問題日本人也在問也是天天在論壇裡吵,不管原因如何這代表著沒有一個地方生活是輕鬆愉快的。同一套社會/經濟制度底下就是有人勝出有人失敗,失敗的人怪自己的話可能會去自殺、所以去怪環境至少心情上還有出口,但怪完之後呢?有沒有去找方法改善問題,還是天真到以為換個總統甚至習主席來執政,就突然買得起房然後生三個小孩去逆轉少子化?沒有,你必須在你的工作角色上做到很優秀、得到更高的報酬後才能再進一步利用資本再幫自己推進一個正向循環,這就是遊戲規則誰也幫不了你,而且過程很辛苦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但不努力𡚒鬥就注定失敗。然而,就算失敗其實也沒關係,那只是在這個制度衡量下的結果、不代表每個個體人生成敗結果,轉個念不需要去詛咒這個社會或其他人,不要網路上看別人曬美食曬出國就以為自己過得很差,很多都是表面而已。還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就算沒辦法成家立業至少可以掃一下家門口讓環境好看一些、培養幽默感逗身邊的人開心...所有人生的美好都是一點一滴的累積,不是突然來的。反倒是那些用有無房產去嘲諷、評斷他人魯蛇之人,我個人更是覺得這些人格之噁心,比起酸民更令人厭惡。

花時間寫這一堆感想其實是向胡大致意,畢竟百忙之中還來論壇上寫這些吃力不討好的文、尤其是親自回應一些擺明惡意的問題。這好比淨灘活動,雖然永遠都會有垃圾但撿一點算一點,真是辛苦了。
我周遭遇到的情形是

建案在蓋 或是 房屋在售

在地人說 這地方哪有這種價值(價值)

然後就被外地人棒走
(至於買的對或不對就看當事者的處理方式)
紅塵傲笑
最後在地人買不起後外溢出去,變成外溢的地方出現一樣的劇情!
timy312
這是真的,我家附近一個我看不上眼的都更案,結果跌破眼鏡的賣超好!!!
OldWilliam wrote:
基本上,我們的房子是不賣下列對象:
酸民、想佔人家便宜的、尖酸刻薄的、吸毒的⋯

酸民、想佔人家便宜的、尖酸刻薄的、吸毒的
在現實上遇到他們來看房子要如何分辨?
先請偵探替買家身家調查一番?
這種奇怪的邏輯真的不像出自本人手筆
OldWilliam
從言談中,雖然未必百分之百準確,但還是有5、6成的準確度,所以我們的銷售全部公司自己辦理,不假手他人。
路人39
所以我從閣下的言談中, 推測閣下並非胡博士本人, 至少也是五成的準確度(yes或no各佔50%) , 這樣你知道你的言談問題出在哪裡了嗎?[^++^]
這個話題還蠻有趣的

我前年頭去撞到,莫明奇妙就想看間房,然後預約了之後,就莫明奇妙簽了下去

然後…

噹噹噹…我買的案子是當時區域最高價

不過,看在建商過往的信譽,在對我來說,在地的方便性(就那種離現在的家及工作地點都很近)

也是就一路給他套到底(啊不,是簽下去)

接下來整個市場就是一連串的打房啦(平均地權條例),對岸的飛彈啦等等到現在
(中間最好笑的是,參加過一個群組,先是講平均地權不會過啦
價格一定繼續噴啦,然後,過了,同一組人,繼續講,過了最好,價格鐵定繼續噴…
太xx了,我馬上退群組)
我認命啦
人生該有的,就是有,至少評估之後,這間負擔得起
就算慘跌,只要銀行肯放款,應該要養不是問題。
爾後要投資,其實也不會再放在房地產,這是第二間,夠用了,股票比較刺激啦。



補充一下,真的別太早買房及買車,一方面不知道待的公司能經營多久
一方面,其實也不知道自己過個五年十年,能增加多少收入
而且是不是5年十年後,還待在原縣市也不知道,一切是動態的
最好是努力的增加月收入,年收入。
買房是至少可以說服自己未來可控的狀況下,才進行的行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