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是瘋了 wrote:
我認為2房3000萬...

我用標竿台積電工程師薪資計算
夫妻2人年薪約400萬
月薪落在30上下
一般人房貸會抓月薪1/3,就是10萬
以目前利率,3000萬月繳約10萬
(恕刪)


這是房蟲牽猴仔的算法

如果只算月薪的話
年薪可能連你說的一半都不到喔
lycer wrote:
這是房蟲牽猴仔的算法


他們的洗腦別人邏輯是:

月收12萬,就是要有4萬貢獻給房市。

月收120萬,就要有40萬貢獻給房市。

兩房就是只有兩房的價值,

不會因為買方有10倍的財力收入,變成10倍價值。

房價天花版跟宇宙一樣無限大,只會漲不會跌,有跌的話只是個案。
john65537 wrote:
在台灣投資房地產可以保值抗通膨已是顯學,
但房價能漲到甚麼程度呢?
看看現在台北房價已經到達1坪近百萬元,
房租報酬率僅有1.1%,
比定存利率還低。
那麼投資臺北房屋要能抗通膨,
就需房價本身上漲才行。


台灣房地產

才不會看房租報酬率

只會看未來錢景而已

barettchen1
漲翻了啦~~~不漲就搞死你們這些租客就好~
john65537 wrote:
根據全球數據庫(Numbeo)2023年「市中心租金收益率」資料,全球347個主要城市,15個最低的城市。 台灣上榜的4個都會區台北1.1%、台中1.9%、高雄2.0%、新竹2.1%;

我所謂的天花板來自於租金報酬率,
過去10年的定存利率非常低, 所以租金報酬率只比定存高一丁點的1.x 趴 還可接受。
現在呢? 買房租人在台北市根本就是 慈善事業,
期待房價會因為通膨而上漲, 那就跟投資黃金 差不多,
黃金還不會有折舊問題、又可隨時變現呢!

房地產比黃金好 就在於它有租金收益,
當租金收益比定存利率還低的時候,
房價就有下跌的 壓力了。
就像南韓的房價 因為 利率忽然升高 很多(目前南韓-基準利率 3.50%),
連號稱永遠上漲的首爾房價,不也大跌了?

俗話說: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

房地產的炒作分兩種:一、是租賃買賣賺%數,二、是土地開發重建賺倍數

任何事情要進步也有兩種方式,一、是創新,二、是學習,創新需要有新技術或新的思維,

所以創新大多是歐美日先進國家,台灣長久以來都是處於學習的階段,講好聽的叫學習,實

際上就是模仿,台北因為模仿先進國家的都市建設而進步,看在中南部的眼裡當然也想要抄

襲,所以中南部正在學習台北走過的路線租賃買賣賺%數,但是都更重建這種玩法,一走出

雙北的蛋黃區,基本上就已經不存在,因此中南部正在努力學習賺%數的當下,台北早就在

力推都更創新賺倍數。所以炒房就是吃著火鍋,唱著歌房價自己就會井噴了。



登卡普 wrote:
俗話說:內行的看門道...(恕刪)


嗯...都更怎麼能賺倍數?
一般情形是四五十年的老公寓和建商議定:一坪換一坪。
假設原先基地拆掉重蓋變20層大廈,
住戶原來的30坪換成全新大樓的30坪,
雖然單價從80萬變成120萬,好像很划算,
但公設比從20%變成35%,
算到每一實際坪數,只是從64萬變78萬元的單價,
頂多22%獲利啊。
登卡普
所以如果你要賣房子!公設比從20%變成35%,你願意用實坪計價,虛坪可以不用算錢免費贈送嗎?![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john65537 wrote:
嗯...都更怎麼能賺...(恕刪)


所以才要推實坪制阿

連都更都被建商偷斤減兩
登卡普
喜歡實坪制買透天的不就好了,建商又沒有強迫你一定要跟他買大樓。[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john65537 wrote:
嗯...都更怎麼能賺倍數?
一般情形是四五十年的老公寓和建商議定:一坪換一坪。
假設原先基地拆掉重蓋變20層大廈,
住戶原來的30坪換成全新大樓的30坪,
雖然單價從80萬變成120萬,好像很划算,
但公設比從20%變成35%,
算到每一實際坪數,只是從64萬變78萬元的單價,
頂多22%獲利啊。

都更的分配方式叫做【權利變換】,不是一坪換一坪。

所以權利變換就是把所有的權利,通通都轉換成現金也就是錢,然後再拿錢跟實施者

買房子,所以沒有硬性規定你要選擇房子,你也可以拿錢走人遠走高飛。

所以不喜歡公設比太高可以拿錢走人,認同公設比有一定價值就選房子。

另一個都更賺倍數的案例在這裡 → 建商直接免費幫你升級200俱樂部



john65537 wrote:
嗯...都更怎麼能賺倍數?
一般情形是四五十年的老公寓和建商議定:一坪換一坪。
假設原先基地拆掉重蓋變20層大廈,
住戶原來的30坪換成全新大樓的30坪,
雖然單價從80萬變成120萬,好像很划算,
但公設比從20%變成35%,
算到每一實際坪數,只是從64萬變78萬元的單價,
頂多22%獲利啊。

重點:食、衣、住、行就是民生四大必需品。

一、吃東西又不能獲利,你幹嘛要吃東西?!

二、衣服穿過就變二手衣,你幹嘛穿衣服?!

三、車子掛牌就變中古車,你幹嘛買車開?!

在民生四大必需裡,就唯獨房子有升值空間,這個叫做附加價值!懂?!
登卡普 wrote:
重點:食、衣、住、行...(恕刪)


這比喻有趣喔,但...

登卡普 wrote:
重點:食、衣、住、行就是民生四大必需品。

一、吃東西又不能獲利,你幹嘛要吃東西?!
>>賣小吃的就能獲利了。
二、衣服穿過就變二手衣,你幹嘛穿衣服?!
>>賣衣服的就能獲利了。
三、車子掛牌就變中古車,你幹嘛買車開?!
>>賣車子的就能獲利了。
在民生四大必需裡,就唯獨房子有升值空間,這個叫做附加價值!懂?!

>>那些租房子的房客也沒法從房地產獲利。

總之,不管在哪個領域,投資者和消費者的角度並不一樣。

但買房投資者有一個優勢,
二三十年貸款下來,就能避免大筆資金日後的貶值。
john65537
很多人買房不是要自住的,投資客佔比過去在台北曾佔三成以上喔
登卡普
john65537 打不贏就加入很好呀!有炒房的社會才能欣欣向榮,高房價是大家追求的目標,偏鄉就是沒有炒房才會廢校廢村廢光光!就算偏鄉房價再便宜,年輕人也不愛住,你不知道哩?![是在哈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