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et0 wrote: 所以炒房早就是全民共識 .(恕刪) 這棟樓的共識 不管是空空或多多,都是”自己有房但是不賣” 。試問多數人手上的房子都不賣出來,房價是要怎麼跌。炒房不是共識,景氣太好不須要賣房才是共識啦,這樣房價是要怎麼跌哦看空卻沒有賣房行動,也是這波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空空難道不用負責嗎,ccc
需求跟供給的關西而已以目前來看現在買房主力應該是30-50歲而台灣人最多的也是這些人但是漸漸的少子化影響後面的30歲以下人口開始需要成家買房買房力道會一年比一年小以前一年30-40萬人出社會累積買房實力現在一年不到15萬累積買房實力而且這15萬人有可能父母都已買房等繼承就好所以後續的買房力道會越來越小但是會崩盤嗎應該也不容易最少目前沒出現0頭款全額貸的情形如果出現全額貸的情形就很有可能崩盤了88年9/21之後其實房價沒太大的跌價但是過3年卻崩了主要就是市場出現全額貸風險幾乎都給到銀行一但買房的繳不起房貸就會進入法拍之後就會連環爆了
房價漲 也要有人買得起才成立 每個人的眼光不同 不同功能的房型 有人喜歡 有人不愛 自住沒有要賣的 不受影響 但是買賣雙方 立場不同 賣的人 希望賣高價 買的人 希望買低價 看事情的角度不同 所得的結果也不一樣(本樓發言要看財力證明 只好PO個存款)
謝將軍 wrote:本樓發言要看財力證明 只好PO個存款 樓主 goet0 自己都沒貼,就到處嘴別人沒貼了。蒸蚌,真敢講。 另外,你要貼網銀啦。不然有人會說那本存摺是別人的,不是你的。但沒人會把網銀帳密給別人,不然$$$馬上被搬走。
skyline1012 wrote:你才是資產跟耗財搞不清楚的人你先去唸唸會計,就知道房子是哪種 哇哈哈,“富人買資產,窮人買耗財”,資產與耗財,是吳淡如做的 “形容”,會計學沒有用耗財這個詞,至少我在大學上會計學時沒聽過。施昇輝則形容說,“富人買資產,窮人買支出”,兩個好友說同一件事。這裏說的資產是未來能賺錢或減少支出用的,而支出,就是一種花費或費用,要說“費損”也行。汽車當資產會帶來的叫折舊費用,但除非你開小黃,汽車是帶來收益用,一般人買車這種東西,是享受,會當成 “耗財或支出”,而不是公司用車當資產,每年算折舊。會計恆等式進一步,加上損益變成,資產 + 費損 = 負債 + 權益 + 收益。富人買資產,右邊收益會增,帶動左邊的現金資產會增。當然也有可能是費損降,資產增窮人買支出(耗財,如折舊支出,享受的支出),左邊的費損會增,通常就是帶著資產會降,除非他有其他收益能打掉此支出,但一樣減損資產上昇的速度。汽車一買來,公司會計帳目是資產,但會有折舊費用支出。最後資產或權益就下降了。至於您個人享受始用的車,如果您愛列在會計科目資產項目來看待,當成如房地產的固定資產,我是沒意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