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很像是買股票...先問問自己預設買進的價格是多少才能再說自住是不是有差...就好像3C板上常看到,想買台5D 會跟自己說5DII要出來了...等等...等5DII出來後,又說N家的哪款又要出來了...再等等大概都是會等到天荒地老房子不也是,1000掉到800 或許會告訴自己會掉到700 ,不過並不是很多人都這樣認為..有些人認為 800 就已經購低了,700想買的人..再等等....哪就要慢慢等 感覺就很像股票...跌到歪掉沒人敢買,漲到翻掉跟著人買... 會賺才奇怪 真的看著那麼準....就可以上電視當那些老酥了 雖然那些老酥也是馬後炮比較多
dove wrote:跌到歪掉沒人敢買,漲到翻掉跟著人買... 會賺才奇怪真的看著那麼準....就可以上電視當那些老酥了(恕刪) 我想大家都是真的看不準...所以留著現金放口袋,至少不會賠錢...銀行還有點小利息..出門高興時還可以拿出來買買3C用品....日子應該是比欠一屁股房貸的還享受的不是嗎??
不不不,小弟認為自住沒差這句經典,可能很快會被另一句經典取代那就是3C名言先買先享受,晚買享折扣因為鼓吹自住沒差以後,很可能就很多人買貴了,只好說我早幾年就有了一個自己的"家"(畢竟會講這句一定是3C最新一出來的時候就買,一定是最貴的時候啦)其實小弟個人覺得"家"是一個"意像"、是一種"生活狀態",而不是一個"實體"如果因為生活財務壓力小、生活美滿,跟家人和樂融融,那租房子或是跟父母住在一起,那算不算有一個"家"如果花了畢生積蓄買了一個房子,卻為了房貸生計奔波,搞得家裡烏煙瘴氣、家人關係疏離那這間屋子裡還稱得上是一個"家"嗎?因此小弟也是贊成貨比三家,也要多看看市場現在的趨勢,畢竟如網友所說買個幾千幾萬的電子產品都會比價了,買房子要是比隔壁鄰居貴了幾百萬怎麼就變自住沒差了?不過當然啦,如果多花個幾百萬對大大們算是無關緊要的零頭的話相信自然不會為了幾個錢就搞得家裡關係緊張,那才真的就是先買先享受,晚買享折扣
區域理論->地段理論->豪宅理論->好貨理論->人口理論->自住理論我在這裏已經學到不少理論...應該還有不少理論吧...我會一直幫大家更新複習的..房地產的理論比經濟學的模型發展還快...相信很快就能自成一門學科了...
自住沒差,那買東西 自已用 買貴也沒差是嗎?這句話 很典型的房仲的話術啦房市多頭走了好幾年現在是看空居多想買房的就再等等吧竹科的電子業 今年因為分紅費用化的關係 很多家公司分紅都大大縮水了新竹的房市多少會受到這個影響
綜合正反兩方的意見如下:正方(認為自住沒差,看到喜歡的房子就不要太在意價格了,要馬上買)論點1.有自己的房子比較安定,不用看房東臉色或常常搬來搬去2.市場狀況難料,在等房價跌的人只會一直等下去,等到房市又反轉了之後又開始嫌貴捨不得出手反方(認為自住有差,不必急著在空頭市場的初跌段出手,等一下可以省更多)論點1.租房子也可以住的很舒適,而且跟房貸相當的租金可以租到更好的房子,房子的問題(如漏水)又有房東解決2.市場狀況難料,耐不住性子太早出手,房子買貴了便會造成額外負擔,且流失機會成本看起來還是五五波。小弟認為關鍵還是在每個人的急迫性不同。就好比你今天上廁所發現廁所沒衛生紙了,家裡也都沒庫存了,那就算7-11賣的衛生紙比較貴,你也會買下去。反之,如果家裡還有庫存可以撐一陣子,大家應該就會比看看哪家賣場DM上的價格比較便宜,或是等到賣場下個檔期衛生紙比較便宜的時候再去買了。對應到買房子一事,如果真的對房子有急迫需求(例如:準岳父要求一定要有房子才能結婚),那對房價就別太堅持啦,解救燃眉之急比較要緊。反之,若是可以接受先租房子,或是繼續跟父母住一陣子,那在空頭市場的時候,房子真的是可以慢慢挑,對價格也可以堅持一點。不過要注意的是,對價格堅持並不是無止盡的一直等房價變便宜唷!如果自己心中都沒有一把尺,那就算房價跌到歷史低點,你可能也還是不會出手,也還是在繼續等便宜。因此建議各位目前對買房子沒有急迫需求的朋友,現階段除了多看房子了解行情外,也應該擬訂一下自己的作戰計畫:到底自己的標準在哪裡?或許這是一個值得大家討論的話題。如果目前有看到喜歡的房子,該不該出價?該怎麼出價?
買房子有很大的成分是在享受成家的快樂,如果只是想圖個居住的場所,我想租賃是個好方法,也就沒有景不景氣的問題了。在這個園地,大家看的是要如何買到好房子,尋求一個好標的,也才是我們想追求的。尋找好的標地方法也希望大家多提供,當然在不景氣時是要更謹慎去判斷,房價跌不跌,應該只是參考的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