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民主化功勞相當大,現在你只要認真就有機會考上公務員,雖然現在退休福利比以前差許多,至少是比較公平,而不是靠省籍或是關係取人。
所以,之前有人諷刺說你去考啊! 但他可能是不知道,在長時期威權時代,生錯籍貫、沒背景是很難考上,也難升官,而這時期是退休福利最佳。充滿省籍歧視分裂族群的公務人員考試,如你說的到1996年這麼晩才由李登輝排除萬難廢除。
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
gtsai1 wrote:1. 我不知道你跟誰有過節, 特考我沒有意見. 但是高考呢? 給你看真相吧
=>
以比較公平的1978年那一年的高考為例,當年達到錄取標準的台灣籍考生為606人,但是當年台灣省的定額數僅有15人,以606除以15得到約41,所以考試院決定當年中國各省區的定額數通通提高40倍錄取(當時外省籍定額數總計570,增加40倍可錄取人數為2萬3370人)。然而外省籍考生因為及格人數達不到定額數的40倍(共2萬3370人),所以錄取未滿額的外省各省區的外省籍考生最多給予降低錄取標準10分。最後的錄取結果是當年台灣籍達到及格標準的606人全數錄取,給予未達錄取標準省區的考生最多降低錄取標準10分後,外省籍則為172人錄取。外省籍錄取高考者占總體高考考生比例為22%,而外省籍錄取高普考者合計占總體高普考考生比例高達31%
記得, 這是比較公平的一年, 普通時候, 高考的台灣籍 : 外省籍的比例要是 1: 40. 基本上有念書的話, 外省籍高考名額根本用不完.
從1947年到1996年中間, 都是分省定額, 也就是近五十年的圖利特定人士. 這個你要回應一下嗎?
...(恕刪)
科瑞岱爾 wrote:
你找到的資料相當好,高考是當高階公務員必備,有權且退休福利更佳。兩蔣威權時代,對人口佔絶大多數的台灣省籍相當歧視,到了李登輝公務人員考試才慢慢走向公平,威權時代的另外一堆五花八門公務員資格考或特考,尤其是肥缺,有關係的有背景的才進的去,常常用口試這關技術性篩選,前面也有人指出那些權貴子弟靠特考輕鬆當上公務員,表面上說你們都來考,但技術性讓你很難考甚至考不上,至於像台電那種要爬電線桿粗重危險的特考,當年就不會有省籍限制。
李登輝民主化功勞相當大,現在你只要認真就有機會考上公務員,雖然現在退休福利比以前差許多,至少是比較公平,而不是靠省籍或是關係取人。
難得有人看出我查到的資料和我要講的重點
那我就加碼點出另一個盲點
"有人知道為什麼18%會以84年為準, 之前可以領, 之後不能領嗎?"
我敢說九成的人不知道, 知道的那一成人不敢說.
我提示一下: 84年開始(85年實施), 取消分省定額制度.
看的懂的就知道, 為什麼84年以後的公務員被我定義成既得利益團體的魯蛇了吧?
很多東西沒做研究是查不到的
因為既得利益團體是非常團結的阿
我只能說, 避稅, 往外發展, 移民. 才是小老百姓真正自救的方法.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球球兔 wrote:
我的親朋好友中的長輩,有很多人是退休公務人員~ 每天最大的任務就是養生, 想辦法活久一點, 看他們吃有機食品、爬山、運動、參加旅行, 的確算是生活很優渥的一族.
重點是他們大多數也覺得自己領很多, 不用工作就領個八九萬, 他們也覺得這福利真的是太好了一點. 而他們大多數也不願意這樣領, 也願意支持改革, 但是好奇怪, 但每次有人喊不公平後, 最後就是會不了了之~ 不知是執政者根本沒有心想做, 還是中間有什麼問題...總之, 這幾年下來, 換了幾個執政者, 沒有人去調整及改變, 最後可能就只是小老百姓駡一駡而已, 執政者選舉時拉一下選票,選上了就不管了, 不公平的現象還是繼續存在~...(恕刪)
的確如此. 認識的退休教師,他自己都覺得每個月領7萬,實在是福利太好了,沒有必要如此.
另外,有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
這次立法院的總預算案,18% 及子女教育補助金刪除案沒有通過.
平日很會吵的反對黨,事前沒有聲音,會議中沒有佔據主席台.事後也消聲匿跡.
親綠媒體也僅以10秒篇幅速速帶過.也沒看到採訪朝野立委,街頭百姓.
隨便一隻鴨,一隻熊,一個巴西小孩的篇幅都遠遠超過總預算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