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私辦都更之難以成功, 就在於私心自用和缺乏公權力介入,
所以台北市過去20年只拆除了9000多戶舊屋進行都更, 每年約600戶,
只佔了40萬戶30年以上老屋的千分之1.5, 也就是每年0.15%,
老屋都更不僅關係住戶的安全方便, 也和都市規劃以及市容有關,
其重要性並不亞於社會住宅,
現在這個政府終於打算大魄力進行公辦都更,
但是天下有白吃的午餐嗎?
都更戶又要免費獲取市價高出幾百幾千萬的新屋,
卻連幾萬元的房屋稅都不願意繳, 可能嗎? 合理嗎?
政府拿甚麼財源來進行都更?
其實人家心機大叔是用心良苦, 擔心提高房屋稅會影響建商的餘屋銷售,
拿甚麼都更族、租屋族來當墊背, 其立論根本完全站不住腳,
結果你還信以為真, 也去幫腔瞎起鬨, 真是愚蠢的可以,
老魯在天母也有一間30年老公寓, 現在的房屋稅約2000多元,
如果未來有機會都更成功, 每年繳個三、五萬房屋稅都心甘情願,
何況同地點的新舊屋房屋稅差距應該也沒那麼大,
不過看來在有心人士努力操控杯葛下, 這個機會可能還要拖很久,
最少也要拖到這批龐大的新建餘屋都順利出清以後才有可能,
社會住宅已經如火如荼展開了, 都更恐怕還是夢一場
住展房屋網 2016/05/18 wrote:
房屋構造單價全調高恐影響新案消化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