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我產生了以下幾個想法。
本來想求教的是傾向外在比較看得到的房子問題,
但是因為回文很多的論戰集中在內在善的道德討論,
所以我打算針對這部分來講。
由於鐵定文章很長,我先說重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1.金錢多寡的算計,其實並不是自我心中價值的第一位,走出行動困境才是我最在乎的。
2.怎麼走出困境呢?法律解決、親情勒索。好像都沒辦法真正解決。
3.回文中最兩極的世代觀念與經濟衝突,很抱歉我暫時不太想直接表達立場。
4.承上點,之所以不想表達是因為就我的案例中,家人與我的情緒才是關鍵。
5.最後,感謝大家滿滿的意見,而我目前已經跟家人協調中,如果時間真的擠得出來,我再回文寫協調出來的結果。
首先,1.金錢多寡的算計,其實並不是自我心中價值的第一位,走出行動困境才是我最在乎的。
我一直很清楚困境的來源都是我造成的,畢竟自己過去太過度於專注工作,
如果以全連徐總的標準來看,我連個出國去玩都少得可憐,
整個一生出去玩才三次未滿18天(這還包括蜜月)。
當然,之所以如此是我自己的價值選擇,也沒啥好怨的,
但是自己理財觀一直覺得生活夠用就好,
否則怎麼可能會和母親搞出一個讓大家都快要高潮的房屋設定?
當初自己真的天真以為有母親支持,
又讓母親可以多元投資,買更多的房產又以何不可?
然而,困境來自於結婚後的改變,
一方面和母親的理財觀念越來越不合,
另一方面,自己為了往後的家庭勢必要提高自己可支用的現金。
講更白的,在我的價值信念理,與其把自己賺的錢間接讓母親炒房,
還不如花在更值得的家呢?例如子女教育。
母親要用自己的錢去炒房我不阻止,
但是要間接用我的收入,甚至還說為我好,這是我越來越無法接受的。
難道只是為我好,就可以用我的收入去做販賣毒品的事,
最後我也還是要接受?
是的,你可以認為投資房產炒高房價使其他人買不到房不見得不道德,
一切是他們都是魯蛇不努力。
但是,抽出自己的收入用在更值得的地方,
難道不也是值得要努力的信念嗎?
哪怕因此少賺很多(雖然我懷疑),又怎樣?
請在看看前面一開始我講的:
「金錢多寡的算計,其實並不是自我心中價值的第一位」。
所以,甚麼婆媳問題(目前也還相安無事)、
繼父問題(可能造成我永久動不了25年的收入)
壓根也不是核心問題。
真正核心是,當我開始改變我的花錢模式時,既有的結構綁死了我。
而我是一定會有行動去改變,
因為不是過去的結構造就了我,是我的今後行為決定我是誰。
2.怎麼走出困境呢?法律解決、親情勒索。好像都沒辦法真正解決。
2.1對法律途徑的想法。
有的網友建議乾脆告上去,
我個人不懂法律,不知道這能告甚麼?
但非不得已,實在沒必要走法律途徑,
因為一旦走入官司,鐵定你死我活,
那已經是進入制度上的徹底衝突的極大化。
2.2對親情勒索的想法。
我有看到有回文說300萬以下不生孩子,
請半年長假天天哭窮,還有拿炭盆揚言自殺之類的。
這在我眼中來看都是親情勒索,
我從小到大幾乎都是這種勒索長大的,
剛出社會母親嫌我兩萬初賺得少、老闆動不動說有本事就跳槽,
我就不惜掀起風暴跳了兩次到現在,
專注工作某種程度上也是被勒索後逼出來的,
如今想來與母親長期缺乏信任不也這樣造成?
如今要我還這樣對付?
別鬧了,冤冤相報只是永遠相激,我相信那只是累積更大的爆點而已。
3.回文中最兩極的世代觀念與經濟衝突,很抱歉我暫時不太想直接表達立場。
4.承上點,之所以不想表達是因為就我的案例中,家人與我的情緒才是關鍵。
有很多的回文看得出有很多的情緒,像是指責我是媽寶、不孝之類的,
我看到的不是字面上的意義,而是那種氣急敗壞下的焦慮。
也許,他們家庭經濟的選擇沒有我多而擔心我的想跳出困境的企圖會造成他們子女有樣學像(我想太多?)。
也許,有的人對我的腦補所投射是對自己晚輩的不滿。
也許是訝異其實社會對孝的定義已經改變。
也許是從我的案例中,直接認定晚輩一抽手就會被趕出去的恐懼,而實際上我母親其實還有其他空的、收租的房子。
以上我沒打算反駁,我反而希望從這樣的話語中,
多同理感受長輩們心裡。
只是希望我的例子可以給大家有情緒的出口完後,
能釐清自己的內心,也能看見晚輩們的真正需要。
當然還有很多對我母親的批評我也很不太願意看太多,
設計我也好、算計我也好,那動機批評的誅心之論,
其實更模糊了真正根源在於:
我還在就學時,一整個想急於獨立外逃所造成的母子疏離。
疏離之心不解決,
反而放在現成的世代衝突的架構去動員譴責,
去形成同溫層取暖。這不是我個人要的解決方式。
因此,兩極的世代論戰,很抱歉我暫時不太想直接表達立場。
到此,往我想用一篇故事作小結。
--------
記得有一次跟朋友出遊,朋友的車速快了一些,
在路上遇到另一輛趕路的車,兩輛車頗有尬車的意味,
果然沒多久後,兩輛車的車主雙雙下車、在馬路上相互吼了起來。
同車的家人一看狀況不對,叫我趕快下車、幫忙調解,
但我回答:「再讓他們吵五分鐘。」
因為人的情緒如果沒有宣洩完,很難理性而冷靜的對話。
我看時間差不多了,便下車一看究竟,
我發現對方車上載著一名小嬰兒,我開口不問發生什麼事,
改而先問對方車主:「你趕時間對嗎?孩子生病嗎?是不是急著看醫生?」
本來眼前兩個吵得面紅耳赤的人,一下子冷卻下來,
對方車主點點頭、表示急著帶孩子打預防針,
我們這輛車的駕駛聽了之後也不再執意爭個對錯,
連忙招呼對方先送孩子去醫院要緊。
練習先處理情緒再解決事情或許是長期以來的工作,
讓我無形中養成了「先處理別人的情緒,再處理自己」的習慣,
但在遇到衝突時,「先處理情緒、再解決事情」
這句老生常談,確實能化解不少生活中的紛爭,
帶我們重新看見對方的需要。
以上,引自賴芳玉(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畢業、擅長婚姻和家事案件,現為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5.最後,我想說的是,
人總是會有自己的立場、自己的角色,
而且行走江湖也一定會有衝突跟困境,
我提出了我遇到這種困境下的思考,但並不表示這是最好的,
既然提出是一種學習,而我也真的在有的回文中,
學到了自己思考的盲點。
當然,如果能帶動大家思考這種困境時,
考清楚自己實際上要的,而非太過情緒走窄化成算計與輸贏的結果,
哪怕提升那讓大家成長的一點點,
也不枉費大家你來我往的那麼多討論了。
seasader wrote:
在一邊忙工作,另一...(恕刪)
我有2個小孩 一個國小(安親班+補習2科) 一個私立幼稚園
以前單身的時候 也是覺得錢夠用就好 但現在走入家庭 才真的了解錢真的永遠都不夠用 尤其我們這種白手起家的
或許有人說才國小幼稚園是會花到什麼錢?
如果小孩不上安親班 不補習 念公托 哪會花多少?但現實面是 我們是雙薪 沒有後援 不花錢解決不然能怎麼辦?
我的小孩2個一個月共花我2萬(不含尿布 奶粉 添購衣服鞋子 看病)
我是覺得您太太的薪水要往上增加~
我也認為給小孩太太一個"家"是必要的,這個家可以是大樓 或者是 透天 (前提是負擔的起)
如果一個月不到10萬的月收 我會選擇大樓
母親有她的理財方式,既然已步入家庭 金錢上我會建議分割清楚不要有牽扯!但如果母親需要孝親費的時候 也得依當時的能力多寡給予~
過來人的經驗 現在你們是最沒負擔的時候因為小孩還沒報到 要想辦法衝刺 好好規畫未來才是最重要的~
曾經我也幹過薪水6萬繳4萬(房貸加車貸),生活費靠加班跟發包做手工來生活,還養一個小孩,我媽幫我帶,我給孝親費,每天盯開眼睛就是工作,每個月都被錢追著跑,為了錢吵是必然,老公壓力大到想買房子賣了,也剛好那陣子房價上來,毅然把房賣了,負債全還清,市區房變郊區,五房變三房,輕鬆多了。
媽媽也是反對,畢竟轉換有些大,但我分析說服給她聽,一開始她也沒辦法接受,後來仍舊妥協,革命是需要時間,有些事急不得或者樓主查實價登錄附近相同房子價錢如何,有賺就先出清畢竟後期房市不明,先獲利了結,再尋新標的,也許媽媽會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