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 為什麼要交易透明?


erskine wrote:
英國房屋出售很少有超過兩個星期賣不掉的,而且很多時候是很多人搶買同一戶


這應該是供需的問題,
台灣太多房子是"不急著要賣的",
這些屋主, 會給房仲賣, 大多是隨便賣看看, 價錢自然會開的高. (沒賣掉當然也無所謂的心態)

真正要找便宜的房子, 要多找, 也要有運氣, 遇到一個"很想賣掉房子的"..


會不會搶手, 很大一個原因是價錢,
屋主不急著賣時, 它為何價錢要開低...

ShangLai wrote:
既然是實價,當然就不用詢價,而是將精力花在打聽是否是凶宅、海砂屋、鄰居好不好等。
...我沒這種能力,我不論怎麼打聽,都只是個大概,而且不同人說就有不同的結果...



既然會去花時間精力在看房子, 自然就有價錢可以參考

買房子, 要以您心目的價值(價位) 去跟屋主談價錢,
不需要隨著人家開價高低而不知所措..

假設要以40萬, 買個房子,
除了價位設定好,
屋內/室外/環境的條件, 也要先考量清楚, (做為加價減價的參考)
買賣房子, 要雙方合意才會成交,

屋主的房子是它的, 它急不急著賣, 是它的優勢.
當它急著要賣時, 自然會變成搶手貨..

買方拿著現金, 現在市場上空屋是很多, 成交量也不大,
多看多比較, 沒看到滿意的, 沒有適合的價位, 就不要急著買...
急著買的人, 就算是用所謂的"均價"買到, 你買到的是不是"好房子", 也真是要碰運氣..

台灣房市交易又不是一兩年..
如果, 大家都是一直會買到貴的,
數十年來, 房價早就不知道漲到哪了...

當然, 有了個 "房價"可以參考時, 在還沒看房時, 可以有個基準...
但是沒有也不用擔心...
innouid wrote:
這應該是供需的問題,...(恕刪)


個人覺得,不是屋主不急著賣,而是想撐看看會不會有好一點的價錢...

台灣的空屋率應該很高吧,看我家中和附近新建案一堆空房也知道...

現在,屋主不願意便宜賣,買主不願高價接手,就等囉,看看一間房開價1500萬,然後只能租2萬還不一定有人要租,光繳那些利息,還有資金卡在那裡能撐多久,當然有些投資客口袋很深,可以撐,但很多業餘投資客不一定撐的下去,等拋售的量慢慢出來後,我覺得還是要跌,那時口袋深的投資客,不賣也要虧利息錢,除非他口袋深到放個好幾年,等房價再合理的漲回來,問題能撐的投資客有多少?沒有資金槓桿壓力的,應該反而算小數人吧?

再說,房價透明化的好處是什麼?
有買賣過房子的都知道,仲介開價,可以砍到幾成?我上間房子,仲介喊到780,我買510,但如果是耐心不夠,資訊不夠的呢?就變成笨羊被宰了,當然,這是市場機制,我們可以說那些肥羊沒做功課,是他們的問題,但現在台灣貧富差距那麼大,像我們這種M型的另一端,一輩子或許只買的起一間房子,如果資訊透明點,是否對於窮人反而多有些保障呢?
msiwilliam wrote:
再說,房價透明化的好處是什麼?
有買賣過房子的都知道,仲介開價,可以砍到幾成?我上間房子,仲介喊到780,我買510,但如果是耐心不夠,資訊不夠的呢?就變成笨羊被宰了,當然,這是市場機制,我們可以說那些肥羊沒做功課,是他們的問題,但現在台灣貧富差距那麼大,像我們這種M型的另一端,一輩子或許只買的起一間房子,如果資訊透明點,是否對於窮人反而多有些保障呢?

窮人未必是笨羊吧!?
大大可以分享一下砍價的寶貴經驗嗎? 如何得知510萬是合理價呢? 從哪邊得到資訊應該砍多少價呢??

johnnyw0719 wrote:
窮人未必是笨羊吧!?...(恕刪)


因為知道前手是投資客...所以,開價6成砍下去慢慢談,耗了3個月...

買房子砍價,如同大家知道的一樣,要比耐心,也要看運氣,以當時市場的氣氛來講,你會知道台灣人習慣拉高價位讓人砍,還有...當時有去問附近鄰居,因為是投資客,所以沒住在那裡,就問到了當初投資客買的價格在3XX萬,然後他自己的團隊裝潢過,應該50~60萬的裝潢吧...

算一下,就知道投資客大約賺多少,砍下去就看賣方願不願意賣囉....
msiwilliam wrote:
因為知道前手是投資客...所以,開價6成砍下去慢慢談,耗了3個月...

買房子砍價,如同大家知道的一樣,要比耐心,也要看運氣,以當時市場的氣氛來講,你會知道台灣人習慣拉高價位讓人砍,還有...當時有去問附近鄰居,因為是投資客,所以沒住在那裡,就問到了當初投資客買的價格在3XX萬,然後他自己的團隊裝潢過,應該50~60萬的裝潢吧...

算一下,就知道投資客大約賺多少,砍下去就看賣方願不願意賣囉....


所以日後房價透明後...不用問鄰居就可以知道投資客成本3xx萬...除此之外...該做的功課或是價值的判斷還是要自己決定是吧! 但最後還是510萬成交...貴了一百多萬...不知道大大為何會願意多付出這麼多錢來買呢??裝潢費灌上去嗎??

johnnyw0719 wrote:
所以日後房價透明後...不用問鄰居就可以知道投資客成本3xx萬...除此之外...該做的功課或是價值的判斷還是要自己決定是吧! 但最後還是510萬成交...貴了一百多萬...不知道大大為何會願意多付出這麼多錢來買呢??裝潢費灌上去嗎??


他房子賣2年多,這2年多房子確實有增值啊,況且,在中和買到一間1樓公寓,門口可停車510萬,自己也覺得值得,也不用再裝潢...

因為我買的是3X年老房子,又是投資客買的,沒住那,所以和鄰居沒有交情,這種情況,是問的到的.

但如果是社區大樓呢?大部份都投資客買的,有些大戶投資客一個社區一買就好幾戶,他們當初買的價格是和建商或代銷直接談的,買的價格也都很隱祕,這種很難去探聽的到,因為一般人去買的價格,和他們也不一樣.

我支持房價透明化原因很簡單
1.富人本來就該繳多點稅,建全國家財政,講坦白一點,在台灣M型的社會型態,有房賣的大部份都還有錢,繳多一點稅不過份,而窮人買不起房,稅少繳點,對國家未來也是好事,不要被國外笑我們是炒房天堂.

2.有很多情況,實際房價很難去探聽的到,房價透明化不會使得投資客賠錢,但能賺到的就會是比較"合理"一點的利潤,而不是"暴利".

當然,其實本人不看好這項政策,因為KMT現在的做法,偏向慢慢調高公告地價,使的他慢慢接近市價,但....無論藍綠都一樣,這時間一定拖很長,分個10年調,讓建商財團與仲介業慢慢適應,慢慢調根本不影响房市,用政策來騙選票,然後用行政來給財團交待.

如果有那個候選人敢一次調到實價課稅,那我一定投他,不管是藍還是綠...

msiwilliam wrote:
個人覺得,不是屋主不急著賣,而是想撐看看會不會有好一點的價錢...


不急著賣, 和, 看看有沒有好一點價錢, 我覺得, 是相同的.

會賣房子, 就分兩種, 一個是多出來的房子, 一個是準備要賣掉換現金的...
急著要換現金的, 就沒心情去看看會不會有更好的價錢了.


msiwilliam wrote:
仲介喊到780,我買510,但如果是耐心不夠,資訊不夠的呢?就變成笨羊被宰了



恭喜您了,
買房子, 就真的要有耐心, 多花些時間, 投資報酬率是不錯的.

至於有了"透明均價", 我推測, 可能不會再買到價錢這麼便宜的.(價差大)
當然, 我是不知道 510, 是算哪個價位, 但我相信, 一定是比均價還便宜不少,

有了均價, 或許開價可能不再那麼高到780, 但是賣方也不會想要賣低於均價.(大部份人都應該會這麼想)
大膽推測, 成交價 會高於510.
(現在市場上, 說是買方不知道行情多少是合理, 其實賣方也不知道, 誰有耐心, 就是贏家)

不過, 最後回到最基本的,
多看多選, 有耐心, 一定會選到滿意的房子, 不會差在有沒有透明房價.

不知道成交價行情的, 可以像這位網友, 開價打個六折七折...
大概就是可以預期的成交價, 至於成交價, 看誰有耐心...

msiwilliam wrote:
如果有那個候選人敢一次調到實價課稅,那我一定投他


請問一下,
您覺得, 實價課稅, 是指: 房屋稅? 地價稅? 土地增值稅? 交易契稅? 還是額外再多一種稅?

個人覺得, 除了土地增值稅 算是漲價歸公 之外,
房屋稅/地價稅, 課稅的對象, 不分富人/窮人, 可能沒有實質幫助, 反而增加一般人的負擔.

msiwilliam wrote:
...開價6成砍下去慢慢談,耗了3個月...



恭喜了, ... 3個月, 就有這樣成績, 真好.

開價六成, 一般行情推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