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住展:預售屋房價不會跌的原因


sirchen wrote:



這個論點完全與...(恕刪)


也並不是完全相反
比如一個人已經有房子且貸款8成
當房價下跌太多時
銀行是有可能抽銀根的
當屋主付不出時
就有可能被法拍
雖然台灣的制度屋主還是要負擔房屋法拍後的差價
但一般這種情形銀行跟屋主幾乎是要不到剩下的差價
所以就都變成呆帳了
一點六一八 wrote:
也並不是完全相反
比如一個人已經有房子且貸款8成
當房價下跌太多時
銀行是有可能抽銀根的
當屋主付不出時
就有可能被法拍
雖然台灣的制度屋主還是要負擔房屋法拍後的差價
但一般這種情形銀行跟屋主幾乎是要不到剩下的差價
所以就都變成呆帳了



請問你說的這情況是真的會發生嗎? 比例是多少呢
能不能舉例一下


因為從我看到聽到的例子中,從來沒遇過銀行對自然人房貸要求提前還款,原因有二

第一是貸款合約問題,能不能討還是問題

第二是只要屋主按期還款,這筆放款就不會變呆賬,主動去討債只是讓帳面變醜,放款主管丟官
只要銀行認為借款人的償還能力沒問題,他們是很樂意把錢留在借款人手上的
可以賺利息又可以解決濫頭寸


sirchen wrote:
這個論點完全與事實相...(恕刪)


其實台灣也是有房價低的地方,只是大多數的人還是比較想擠到都會區,這好像又回到供需的問題
總覺得好像不是所有的房價變化都可以一視同仁,有些地方該漲就是該漲,因為那表示經濟繁榮,而有些地方該低就該低,因為那些地方是人們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交通在便利點大家就可以在遠一點的地方買到便宜的房子。
sirchen wrote:
這個論點完全與事實相...(恕刪)


sirchen講的讓人信服哦!!
雖然最近股市大漲,但是看到現在新人的薪資為22000元,
我很難相信這房價能漲到那裏去,去年520建商的姿態也是很好,但最後.....
市場機制終究會回到供需法則
虎班喵喵 wrote:
sirchen講的讓...(恕刪)


的確目前新鮮人的薪資很低,確實買不起目前房價的房子,但台灣是M型社會,有錢的人還是杵在那邊。而大家想要住的房子也是在這些人住的附近,只要大家都還對某個地段抱有期望的時候,那個地方的房價就應該不會跌,只是可能可以參與這個市場的人越來越少,到頭來大家還是得去買偏遠一點的房子。
fatballwang wrote:
但台灣是M型社會,有錢的人還是杵在那邊。而大家想要住的房子也是在這些人住的附近.....(恕刪)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M形右邊的人, 沒事都是在買房子的. 買房子幹嘛? 當然是買來投資囉.
投資要賣誰? 想當然爾, 當然是要賣給M形左邊的人囉.

ANTARCTICA wrote: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M形右邊的人, 沒事都是在買房子的. 買房子幹嘛? 當然是買來投資囉.
投資要賣誰? 想當然爾, 當然是要賣給M形左邊的人囉.



+1
我決定要加入M型右邊 然後賣給左邊
台灣房市長期上看一坪五百萬 股市三萬點不是夢
快點加入~~~
ANTARCTICA wrote: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M形右邊的人, 沒事都是在買房子的. 買房子幹嘛? 當然是買來投資囉.
投資要賣誰? 想當然爾, 當然是要賣給M形左邊的人囉.


不對!不對!
是右邊的人在買房子
然後再加個價又再賣給右邊的人
買到的人又再加個價
再賣給右邊的人
結果房價越墊越高
泡沫越來越大
右邊的人玩得越來越高興
也越來越緊張刺激
到底在誰的手上泡沫會破呢
請看下回分解
虎班喵喵 wrote:
sirchen講的讓...(恕刪)


依據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的統計,課稅所得淨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高所得者,所得總額中高達66%來自股利所得,與中低所得者之80%以上來自薪資所得大異其趣;同時也相對反映一些擁有股票的高所得者,往往在除息前將股票出售,賺取資本利得卻不用課稅。所以股市大漲對高所得者的財富當然影響很大。台灣的勞動報酬佔GDP比重下降,營業盈餘佔GDP比重卻提高,代表台灣社會「用錢賺錢容易,用勞力賺錢難」。台灣今天就是這樣,高附加價值的工作沒那麼多,低附加價值的工作都跑出去了。知識經濟時代本來就是用錢去賺錢,所以時代走到這裡,貧富差距本來就會被拉開。掌握教育、技能、人脈網絡,全球前一○到二○%的人,正將後段的人遠遠甩開。
「如果你受良好教育,有好的人脈,那全球經濟將給你前所未有的大市場。」
全球化讓金流、人流、物流、資訊流流動更為迅速,經濟、市場更自由化。貧富差距成為全球化下的副產品。台灣打著綜合所得稅的名號,其實是薪資所得稅,這些薪資階級所得來源主要是薪資,課的稅一毛都跑不掉。另一方面,富人稅如土地交易所得、資本利得卻課不到稅。所以有錢人不買房子買土地買股票那要買什麼?譬如今年初,一名富豪在信義計劃區買了一戶一億五千萬的豪宅,年底以兩億轉手賣掉。但因同一個年度土地公告現值沒變,所以土地增值稅免繳,他只須以房屋出售時的房屋評定價格的二五%認列財產交易所得稅,之後再併入綜合所得稅中課四○%。假如房屋出售時的評定價格是兩千萬,財產交易所得稅是兩百萬,加上土增稅免繳,光這筆不動產買賣就現賺超過四千萬。由於稅制過度有利富豪,將來所影響的不只是財富不均,也會教育不均,所得貧窮者與知識貧窮者都綁在一起了。台灣每五個貧窮家庭,便有一個家庭因為無法提供第二代足夠的經濟及教育資源,而陷入二代「貧窮循環」中。事實上,政府在教育的投資上未增加,因此比較有資源的富人更有機會接觸多元知識。在這不公的環境中,與其期望著房價能回歸正常的價格,倒不如想辦法在這富人的天堂裡,找尋自己增加財富的機會,不是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