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型也贊成打房的原因很清楚

ccma wrote:
我沒有看多或看空 不過上述的情況已經有太多的假設 比如房價不會再漲跌 有否能力再貸4460萬 及通膨等因素
以第一個故事來說 經過17.6年 資產為1500萬
第二個故事 經過17.6年 資產為1540+1700=3240萬
應該是差很多.....(恕刪)


你的算法..完全落入房價上漲=資產增加的迷失, 這是擁有二間以上或是要賣掉改租屋的人才適用,

今天命題很清楚 "房價下跌對換屋族的影響"
我是自住型的:我希望我手中的房價大漲

原因如下:

假設,我目前有 A屋:市價1500萬, 心中理想的房子B屋: 市價:3000萬

20年後,房價大漲10倍

A屋價值1億5000萬,我會賣掉,口袋有現金1億5000萬.
B屋價值3億.

此時我已退休,我不會去買價值3億的B屋,我不會讓自己從天堂掉到地獄
我可以慢慢享受天堂般的生活,因為我有現金1億5000萬:

1.我可以租下B屋,我租得起,因為我有現金1億5000萬,
住個1年半載,也許會發現B屋沒有想像中好.
2.接著,我會去環遊世界,因為我有現金1億5000萬;
玩個1年半載; 覺得有點累,飛回台灣吧.
3.接著,我會住在信義區的5星級飯店租個套房,因為我有現金1億5000萬
住個1年半載,發現這裡太無聊!

但是,沒關係,我只要顧好身子,我可以繼續去體會我一輩子的所有夢想,

甚麼都可以做,就是不能賭,因為再多的錢都會輸光,

甚麼都可以做,就是不要去買房子,因為20年前有人告訴我房價已高,還好我沒有相信他,
但是現在全世界的人都認為房價還會漲時,我就是不能買房子!

我只要顧好身子,我可以繼續去體會我一輩子的所有夢想,因為我有現金1億5000萬!!
德律風根 wrote:
因為自住型的人不是每...(恕刪)


最近要換大一點的房子
想把原本的小房賣掉 還貸款
但是又遇到打房政策
有點"剎哩等"....
不只因為第一間還在貸款 第二間要貸變的有點麻煩 除非先把第一間還完
但就不是因為要以小換大嗎 沒先買到大的怎麼賣小的??
這樣的政策真的行的通嗎??
那些覺打房好的 真的是有要買房子的嗎? 還是只是在旁邊"喊燒"的??
完全不了解真的是有幫助嗎??..
誰希望自己的房子賣的時候比買的時候少coco
買房子本來就是希望可以保值 不然租屋就好了 沒有房貸的壓力
我是自住但是我很不贊成打房 因為都打到真的需要買房的
真正投資客 口袋很深 打不到 
現在打到的是要換屋的.......
magnliang3458 wrote:
最近要換大一點的房子
想把原本的小房賣掉
但是又遇到打房政策
有點"剎哩等"....
誰希望自己的房子賣的時候比買的時候少coco
買房子本來就是希望可以保值 不然租屋就好了 沒有房貸的壓力
我是自住但是我很不讚成打房 因為都打到真的需要買房的
真正投資客 口袋很深 打不到 
...(恕刪)

搞不懂,你的意思是你要換屋爾且是小換大,那打房讓房價下跌有甚麼不好?又不是大換小?
所以開板大是自住型住戶??
還有自住型就一定要換屋?
那能否反推...

1p 20->炒到40

40 *40 = 1600
小孩長大成家立業了,想換小一點的新房子好整理又可養老
20*40 = 800
所以還多了800萬的養老金。

隨便想怎麼算都行。


allenff wrote:
大約30幾年前,大安區剛蓋好的新公寓,一戶30坪約60~70萬台幣
那時木工師傅的工錢一天約3百元新台幣(現在一天約3千以上吧)(薪資所得差了10倍)
而目前大安區這些老公寓卻都已經破千多萬了,不跌反漲...(恕刪)


成長的那條線,斜率不會變是嗎?30年之間,人口成長了多少?不從1949年算起,從1970算起就好,您的意思是30年後,台灣人口變3500萬還是4000萬?
那30年後,木工師傅一天約3萬,哇!月薪算22天就好,66萬,年薪792萬台幣,那應該不只台灣會成長吧!美國也成長10倍,哇!美國人均所得40幾萬美金。大安區老公寓,破億,靠!光想像都會尿褲子了

日本國民所得突破1萬美元後,3年時間就再突破2萬美元,台灣突破1萬美元多久了?怎麼都還沒突破2萬美元?好啦!我知道台灣人不屑2萬美元,要跳過2萬直接達到3萬美元。

台灣是個小島,一堆人活在島上,沒有相鄰近的國家可以比較,以為全世界都跟台灣一樣,房子有公設比,一堆虛坪,還可以賣預售屋,有兩年寬限期。去看看台幣相對其它外幣的走勢,台幣是一路貶值的,因為其它國家對美金的升值幅度遠遠超過台幣,這代表什麼?去看看GDP組成裡面的民間消費,就可以知道低幣值,高房價,是台灣內需不振的最大原因。

認為房價會繼續高漲的不用大聲嚷嚷,我活到這把年紀,還沒看過有人會把賺錢的機會公告給大家知道,自己賺都來不及了。
Moerik wrote:
搞不懂,你的意思是你...(恕刪)


大部分人換屋都是先買房子後舊房再去賣掉
現在政策出來後
要買新屋的就會先面臨貸款成數降低、利率上升的問題
貸款成數降低就連帶影響自備金需增加
可能原本買的起的卻買不起了
ichirohiro wrote:

故事不能只說一半, 我們繼續看下去,
先把1200 的當A屋, 3000的當B屋
因為算完, 發現剩600 萬的A屋無法賣掉去換B屋, 只好繼續住下去, 假設還款能力是每年100的話, 8.6年後你會得到A屋, 這時賣掉A屋, 去買B屋 = 1500 - 600 = 900, 所以, 你還要再花9年去買B屋, 所以, 8.6+9 = 17.6年
花了17.6年, B屋終於完全屬於你


好吧, 讓我們看看漲一倍的情況吧, A價值 2400 - 860(欠銀行) = 1540, B屋 6000 * 0.2 = 1200, 哇, 買的起還有剩, 衝了, 6000- 1540 = 4460, 沒錯, 你欠銀行 4460, 記得還款能力是每年100嗎? 所以..
花了44.6年, B屋終於完全屬於你, 恭喜, 如果你那時還沒死的話....


故事也還沒結束

先把1200 的當A屋, 3000的當B屋
初期 240 貸款 960
房價腰斬 A屋 600 B屋1500
衰小套在高點 A屋還有 9.6年要還 房子卻只剩下 600 真衰
之後換買 B屋1500 (房子都在低點沒起色) 1500-600 = 900 又花 9 年
花了 9.6+9 = 18.6年

看衰房價的租房子租了 6 年 房價終於崩盤剩下一半
租金多少 大家都說很低 算2萬好了 一年 24萬 6年花了144
6年租房子 房價崩盤腰斬 租的房子被法拍房東跑路什麼的
新房東要自住或是不想租給你 又搬了兩次家
(有人會說新房東要承租舊契約 不然違法啥的...你要帶著妻小打官司也是可以??)
但是租房子 常常天天吃大餐或是出國玩少不了 歐美日每年至少一趟 東南亞有錢就去
這6年每年只存了60 360
買B屋 只花了 1500+144-240 = 1404
1404-360 = 6年 + 1044 = 6+10.44 = 16.44年


好吧, 讓我們看看漲一倍的情況吧
有A屋的 1200 變成 2400
B屋變成 6000 ....
靠 最好買的起 我繼續住我這增值的2400破爛房子 (台北市現在的情況)

租房子的花了 6 年在租房子
每天吃香喝辣的少不了 大餐出國樣樣不缺
房價增值了一倍 不只B屋 連A屋也買不起
只好繼續網路上房價有夠貴 租報比偏低 泡沫了要崩盤了
東京理論/海平面理論/少子化 一樣樣拿出來講
但是這些人不知道 這些話題也講了幾十年了 ... Orz

房價跌 有房子的不怕且換房也輕鬆
甚至會去跟沒有房子的人搶房
沒房的你真的可以買在谷底?? 這麼神不如做股票
還是買了也一起吃到跌幅那段 ??

房價漲 有房的至少有間房子也跟家人窩這麼久了
沒房的只好打打嘴砲希望他跌啦

會漲會跌不知道
但是有需求能負擔可以趁著這波至少出們做做功課查房價跟屋況
才不會真的到谷底你又錯過了 ...
說來說去
說了半天

謝團長們就是跟你說房子還會漲

你不買他們怎麼出貨

聯X科在600元時
是主力在買還是散戶在買?

聯發科600元做頭也不是1天2天
跌到200元也不是1天2天

真的別傻傻的買在歷史高點
小心你小孩的教育費都被投機客賺走

總之一句話買在歷史最高點
你一輩子(至少20年)就烏有了!

還換房哩!
cccyyyccc wrote:
大部分人換屋都是先買房子後舊房再去賣掉
現在政策出來後
要買新屋的就會先面臨貸款成數降低、利率上升的問題
貸款成數降低就連帶影響自備金需增加
可能原本買的起的卻買不起了...(恕刪)

原來1500W,房貸8成 1200W,要自備300W
打房後若降2成變1200W,若你不是被歸為投資戶的話,房貸8成960W,只要自備240W。就算歸為只能貸7成光房價你就少付300W了(難道為了頭期款多準備一成願意多付300W嗎?)。看不出來影響在哪裡。至於利率上升中央銀行並不是主要為針對打房,就算不打房利率也會升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