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差很多,為什麼很多人在版上喊自住沒差?

我覺得自住沒差,我是想多買不是要多賣
要是北市房價大降,我會多買幾間把父母兄弟姐妹都搬來北市住
敝人的投資是以賤價的農地為主,我是不會想靠高貴的房市賺錢
土地才是根本

Alfa20070128 wrote:
我隨便看一下版上發文...(恕刪)
klaw wrote:
依我的理解,自住沒差...(恕刪)


+1
與其幻想著不切實際的超低房價,不如花時間找一下自己想買也買得起的房子

今天就算大安區"可能"跌到一坪五萬,保證一坪十萬的時候已經有人會買下去了,
你還買得到你心目中理想價位五萬嗎?

股票每天開盤,價格不斷上下起伏,你都等不到所謂的低點了,
你覺得價格相對牛皮的房價,是以幾年甚至幾十年作循環的,你真的有那麼多時間等低價嗎?

回到主題,
自住型的買家通常手上就這麼一戶,就算現在住的房子漲了十倍,也賣不得,
因為市場上所有的物件也會有差不多的漲勢,賣了要買哪裡?真的買了也不過是一戶換一戶,差在哪?






吳小梅 wrote:
結果生了個女兒

還給人騙去 房子還住著別的男人

氣的都要從棺材跳起來了CC


搞不好
今天買房
明天掛了
後天老婆改嫁
房子就變別人的了
好久沒有人把牛皮吹的這樣清新脫俗了
Alfa20070128 wrote:
我隨便看一下版上發文...(恕刪)


你不知道現在房子很難賣?不這樣講的話,現在沒幾個會出手。
很難賣歸很難賣

A級的物件一個不注意就被賣掉了

這麼愛計較那你幹嘛不去買一坪不超過10萬的地方

算一算3~50年後要賣掉搞不好多賺個幾百萬 你要不要?

怎樣你是賣房子的?不然怎麼這樣清楚?我勸你得閒的話,還是去路邊舉舉牌或是沿街去多發點海報比較實在,別在這瞎攪和,那是賺不到錢的。

你放心 爺我光花在買車位上的錢,就比你花在 " 買房子 " 的錢多;也或許你現在還在租房子,如果是記得交租呢

你會不會太沒出息了?3~50年才幾百萬,我兒子今年 " 小一 " 戶頭內都不止這個數


自住沒差~有頭款,繳的起貸款,當然自住沒差阿..就算跌了,你也沒有壓力要賣,那當然沒差啦!

頭款不夠,繳不起貸款,自住當然有差!

會怕~那就去買一坪10多萬的,跌了也不會太多,也不會受傷太重. (汐止,八里,林口)

如果怕跌受傷重,那就去買市中心,比較好脫手!也比較保值. (大安區,信義區,松山區,中正區)..口袋要很深!

如果真的很怕,那就去租啦~自己住的爽又何不可. (可以租的範圍:很大)

買,租,都是看大家的需求啦,沒有一定!

我也是最近買了小屋,成家立業,因為我跟我老婆想要有房子,理由就這麼簡單. 頭款夠,薪水夠繳,那我就買了, 起碼自己的房子住的蘇服~~萬一跌了,就像我剛說的,很幹,但沒賣,有差嗎?辛苦一點總是過的去.

跟之前租相比,感覺差很多,這也不能釘,那也不能移. 現在我想怎麼搞就怎麼搞! 雖然有貸款壓力,但人畢竟要經過這一段沒錢的時候,才會更珍惜錢,會想去開源! 人家王永慶也是苦過來的,施政榮,郭台銘也是苦過來的,我們有他們苦嗎?借錢借到暈倒在電梯裡,真是不簡單,成功之前必受盡煎熬!

最後~買屋,租屋~看需求啦~不要炒太高就好了~因為總是會有人是最後一隻老鼠~呵呵呵~


50986 wrote:
很難賣歸很難賣A級的...(恕刪)


現在有些物件很難賣是因為屋主自我感覺良好開很高,若是低於行情還是很快會被買走的...(A級物件)
哪個人來解釋一下啥叫"A級物件",那麼有B,C,D,E,F級物件嗎? 又或是S級物件=.=a...
講一般人聽得懂的話啦~

klaw wrote:
依我的理解,自住沒差...(恕刪)


這樣的說法仍然是太簡略了,
資產雖然沒有絕對精準的價值卻有相對合理價格,
以您舉的統一超而言,
不論價位多寡確實是好公司,
但是85以下才是好股票,
85-115我會說他合理,
115以上我會說他是好公司但不是好股票,
即是長期參予股息分派也是不智,
因為在3年內這個好公司不易有超過15%的成長,
我想今明兩年的獲利產生的本益比或是殖利率可以大約的告訴我們這個相對明確的判斷
個人有在78-82之間投資統一超,以上是個人看法
如果統一超過高,那我們就用相類似的原則去挑選其他好公司同時價位上也要是好股票

買房也是如此,如果房租報酬率都一樣<2%,那都不是良好的投資甚至是自住標的
如果真的有需求,自住更該對該區域未來可能的環境變化細心分析,
因為歷史告訴我們,萬華是從前的精華區,台北車站是以前的精華區,
信義計畫區.內湖.新板是以前不理想的區域,
自住就像長期投資,更應該慎選區塊與價位----看未來潛力
否則10年後,資產差異擴大對於財富管理與生活選擇是絕對有差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