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圖以供需理論分析打房效應,歡迎批評指教

我覺得需求很有趣

台北房價已經不能用需求來看了

這是錯的 台北房價已經變成是金融商品的一部分

舉例來說 100人要買房 只有50間房子

照理說房子會漲 因為需求面

但是這一百個人只有10個人負擔的起房價

那需求就不是推升房價的主因~

充其量也只是有支撐罷了

現在台北的房價有在多的需求

請問你追的上去嗎?追不上去你有在多需求也沒辦法推升價格

大量的市場資金把房子當成金融商品才是推升主因

Alxe L wrote:
我覺得需求很有趣台北...(恕刪)


想住台北市的人絕對比你想像的多...
就算少了投資客
其實需求並沒有減多少...
只是會延長交易的時間...

因為太多是不缺錢的屋主...

rsc1234 wrote:
想住台北市的人絕對比...(恕刪)


可能要把 " 需求 " 講清楚 . 如果是想買但是買不起或是認為不值那個錢買的在經濟學上該需求已經消失 . 如果只是把想買或想住當成經濟學中的需求基本上是錯誤的 . 用來引申"需求"增加導致價格上升也是錯誤的
TONY_H wrote:
可能要把 " 需求 ...(恕刪)


說得好 很多似是而非的言論都一直強調需求 那看看日本東京也是很多人想住 怎麼空頭那麼久?

別被房地產既得利益者洗腦了
win0106 wrote:
首先,我想先定義何謂...(恕刪)


如果5年前我發一篇文

告訴你房價因政策開放因素價格上漲 導致 需求下降 而後房價跌會回到原來的均衡價格

你說這樣對不對?

從你的發言來看 似乎房價跌下去後會回到目前的價格?

5年前的供需和現在不同

打房後的供需自然也和現在不同

新的均衡價格取決於新的供需曲線 而非現在的供需曲線


經濟現象雖然可以很簡化的僅用供需說明 卻也不表示可以亂套一通

更何況房市在台灣還有價格彈性.資訊不對稱...等問題需要解釋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

複雜的原因很多,

首先,這個問題牽扯到的層面很廣,

說廣還太客氣,應該說太陽系裡發生的所有事都會有影響,

第二,這問題跟人有關。只要是跟人有關的問題,就不太可能做出準確的預測,

因為感覺是無法量化的。


打個比方來說,自住、投資,是兩個同時存在的選項,

我買房子當然可以自住,但我也可以抱著投資的心態,

想說等到漲到多少,就賣掉什麼的。

就光這個事實,真實的供給曲線就不可能被我們找出來,

需求曲線也是,用人口數、交易量等等數據,也只能一步步推出接近真實的需求量,

就光一個日本地震好了,

你想有多少人從"計畫買房" 轉變成 "觀望"

而這樣的心態又會持續多久?

說真的 沒有人知道,

而且這些都還沒有考慮到時間、未來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我個人是主張均衡價 在現實的情況下是不存在的,

不是我們找不到喔 , 是不存在!

至於要分析打房效益,我想如果在o1打打字就可以分析出來,

那該網友真的可以直接去世界各大名校任教了。 天才阿!!






有人想賣嗎? 我要近MRT公寓1F/2F........

rsc1234 wrote:
想住台北市的人絕對比...(恕刪)
分享個人對打房的感想:
一、台灣(華)人本來就常有保持著『有土斯有財』的觀念,買房地產保值沒有甚麼不對,只是有些人卻把這樣的一個理財方式當成謀財工具,讓房價一在墊高而高漲到讓一般民眾都無法接(承)受的時後,然後房市泡泡就破了,但是建商和投資客賺飽了,卻留下一堆債務給放款銀行和政府承擔,到最後受苦受難還不是我們這一群一輩子只會奉公守法,任勞任怨的繳稅之鄉民啊!
所以政府打房請用力及用心一點!
二、雖然2分法的分析方式不是那的精確,但是比較簡單,所以也用2分法來分析投資客受政府實施「奢侈
稅」可能的影響:
(一)長期持有者
1.以現金買斷房屋所有權,因評估收租金的利潤優於銀行定存,所以不受奢侈稅的影響,頂多受房價下跌,租金也會減少。
2.以自備款+銀行貸款取得房屋所有權,再將房子整理或裝潢後出租,將部分房貸壓力轉嫁給房客,因為總 會有一天會繳完,再將房子售出獲利或是留給子女,所以不受奢侈稅課稅的影響,但是會受房價整體下跌而資產縮水。
(二)短期持有者(基本上不太會用現金買斷)
1.買預售屋下訂,與建商搭配先選建案內好一點的樓層(6、8、10及高樓層),並於完工在交屋前辦理所有權轉讓,期間建商會以銷售良好調高售價而直接受惠,本次會因受奢侈稅的查稅的影響。
2.買預售屋下訂,與建商搭配先選建案內好一點的樓層,並於完工交屋後因銀行款2年延繳本金的機會,透 過建商銷售第2期調高後的售價在賣出而受惠,本次會因受奢侈稅課15%的影響降低利潤,若是延後2年規避奢侈稅在出售,期間的利息和本金會讓利潤歸零或因繳不出貸款(不只一間的話)而被法拍。
3.與仲介搭配買中古屋下訂,先由仲介壓縮原屋主的售價再由熟悉的投資客低價買屋,交屋後將房子稍加整理或裝潢後在高價賣出賺取利潤,因投資客出手果決與大方,所以仲介也熱於將第一手屋賣給投資客再賣給自住型的買主(賺2次仲介費),因此每轉手一次房價就被會墊高一次,而後續買屋者拿到手上的區域成交行情也是如此,而深信房價真的漲了不早點買會更貴的錯覺,本次會因受奢侈稅課10-15%的影響降低利潤,若是延後2年規避奢侈稅在出售,除了承擔房價並未上漲且期間的利息和本金會讓利潤歸零或因繳不出貸款(不只一間的話)而被法拍的風險。
三、畢竟我也不是甚麼專家學者或達人,以上只是個人這1年內所遭遇到買屋賣屋的經歷與觀察見解,寫的內容若是有誤以及有偏差,當看笑話即可或是糾正指教都接受,但是全台的房市會先跌價是勢必發生的,後續會漲的機會卻很難說,也不是每個投資客都能像劉媽媽那樣吧?!而讓房市少了投機客的介入有助於真正有買屋需求的人是件對的事。
只有為別人而活的生活,生命才有價值。
難道5/7/9/11F就不好?

tiway wrote:
1.買預售屋下訂,與建商搭配先選建案內好一點的樓層(6、8、10及高樓層)
看買屋者的需求啦!所以哪個樓層都好!只是之前賞屋經驗來說很巧的是6 8 10等樓層都選不到而已~!
大概與雙數樓層比較討喜或通常是2個樓層為同一個價位,所以會選較高一層的!您說呢?


lienly wrote:
難道5/7/9/11...(恕刪)
只有為別人而活的生活,生命才有價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