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幾年後房市崩盤,你堅持不買房,堅持繼續存錢,你是真的很聰明嗎?

為何樓主建議大家買房抗通膨, 真是佛心來著

這是供需的問題, 如果你有1,000萬新台幣,你會去買股票?基金?債券?數不清的波羅麵包?

還是買精華區不動產?黃金或古董?

答案很簡單, 誰能抗通膨就買誰!

試問, 股票/基金/債券具備物以稀為貴的條件? 要買多少有多少, 充其量只是賺取穩定的收益或套利, 搞不好還倒賠

這就是為何有錢人都跑去買台北市不動產或黃金古董之類的, 物以稀為貴, 才能保值

雖然央行長期監控台幣匯率, 試圖平衡輸入性通膨壓力與維持外銷的競爭力(做法跟大陸一模一樣)

但是每年的CPI都還有2%以上...意味著台幣每年貶值2%, 現在房貸利息約1.9%, 實質利率仍為負數

還不趕快去貸款買房, 借錢幾乎不用成本, 還可以抗通膨

不過最近央行動作頻頻, 房貸不好借了








yunyunhome wrote:
在日本,10年前花了100萬買的房子(土地60萬與建築成本40萬),至今花5萬拆除,整個價值不就變成只剩土地的價值60萬,再扣除拆除費5萬,而成55萬?...(恕刪)


不懂????

10年前花了100萬買的房子(土地60萬與建築成本40萬),至今花5萬拆除,整個價值不就變成只剩土地的價值60萬,再扣除拆除費5萬,而成55萬?

10年前花了100萬買的房子(土地60萬與建築成本40萬),至今花5萬拆除,整個持有成本到這個狀況時達到105萬,再加上再次建築的成本40萬,隨即變成145萬~~ 我的理解應該是這樣 有錯請指證 謝謝

Ambroise wrote:
你說這麼多我只知道美...(恕刪)


你真的是書讀得太少,特別是歷史看得太少

你看到的只是過程,你就以為永遠是這樣?

如果美國政府的目標是現在你看到的這樣,那美國瘋狂印鈔票的目的是什麼?

故事還沒完畢,繼續看下去再說~

帝寶是以100萬/坪賣出,最低曾跌到70萬/坪,你知道現在多少?

你現在看到美國大概就是從100萬/坪跌到70萬/坪的過程而已~

你以為這就是全部嗎?

你可以去問問60-50歲的人,問問她們當年台北市3房的房子多少錢就買得到!

你再來講

房子本身的價值是很難不斷翻升(例如多了捷運站,多了公園等等),但衡量它價值的鈔票卻有無限制的貶值可能性!
你一方面說各國會採取激烈手段來防止像日本一樣

那怎麼好像美國就沒有呢?寬鬆量化不只第一波,還來第二波

難道不知道不採取激烈手段就會這樣,不防微杜漸不是很奇怪嗎?

另一方面又說日本的情況很特別,其實土地有上漲

那到底主要的結論是甚麼呢?

就是不管怎麼樣,房地產就是會漲嘛,跌少漲多嘛

但血淋淋的例子在那邊給你看,你又說台灣不會像他們一樣

會再發生問題之前解決,啊是要怎麼解決,幾個國家都相繼這樣了,有甚麼很有效的辦法嗎?

不就你一開始說的,只有印鈔票一招(後來又開始說印鈔票沒用,所以美國也漸漸不印了)

那到底是不是只有這招?(好像又前後矛盾了)

也不過就是延後硬著陸的時間而已,現在美國不解決國債問題,這未爆彈遲早要爆

但要怎麼解決,不要問我,我也不知道,當一個人欠了太多錢還不出來,你覺得應該怎麼辦

債權人不敢給他倒,又不能不算利息,現在變成只能挖東牆補西牆

錢滾錢、利滾利,最後只能兩手一攤說要錢沒有要命一條,不然就只能讓我繼續借吧,還能怎麼樣?

除非出來個人買下他,幫他還錢,不然我看難善了





yunyunhome wrote:
你真的是書讀得太少,...(恕刪)


我爸早年在台北市買了一間公寓, 每坪4萬, 現在價值30萬(非常保守估計)

這樣漲7.5倍

小時後乖乖一包5元, 現在25元

這樣漲5倍

小時後王子面一包3元, 現在一包15元

這樣漲5倍

我媽常常唸我爸, 當初為何不連對面也一起買!

jun917 wrote:
不懂????10年前...(恕刪)


你是中文有問題嗎?

我已經講過了,日本人都有習慣把房子拆掉重建

當他向另一個人買來重蓋時,他只花60萬就成交了,好嗎?因為它是買它的土地,不是買建築物~

當他再花錢蓋好房子,他又不會馬上賣,為什麼會有145萬的成交價出現呢?

如果他是把自家房子拆掉重建,請問為什麼會有成交價出現呢?他又沒賣過?

當然,日本還是有中古屋市場,只是超過10年屋齡的房子,其價格跟30年沒什麼差異

因為,建築物遲早都要拆掉,只剩土地值錢~

因此,在日本,房子持有越久,不但不會增值,反而是一直貶值的

大概是日本人有錢又怕地震吧!所以會傾向拆掉重建比較堅固的住宅吧!



只有印鈔票一招(後來又開始說印鈔票沒用,所以美國也漸漸不印了)

那到底是不是只有這招?(好像又前後矛盾了)


你也是中文能力有問題!

我有說印鈔票沒用?我是講:已略見成效,不需要再印了!再印下去,反而會出大問題(惡性通膨或停滯性通膨)

印鈔票的目的是要防止出現像日本那樣的通縮!

一但陷入通縮,是非常非常難救,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美國2010年1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環比上升0.5%,創2009年6月份以來的最大升幅;而當月核心CPI則環比上升0.1%,表現較為溫和。另外,歐元區2010年12月CPI同比上升2.2%,創2008年10月以來的最大升幅。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115/KDUFLAEKOOT6A.shtml

既然已經防止陷入無止境的通縮危機,那就沒必要再印鈔票了,因為危機解除了~

接下來的復甦道路將會十分漫長,等到歐美恢復消費與投資意願,銀行也敢於放款時,成數效應就會讓通膨更劇烈的

現在很多人預估,美國基於政治考量,還會放任通膨繼續擴大,以求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通膨會讓很多老闆誤以為錢變好賺了,而提高投資與雇用更多人的意願),所以美國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進入升息階段

屆時,許多人"受惠"於通膨所帶來的"利潤",自然就會讓大家有錢再度消費與買房子~

為什麼會有人受惠於通膨所帶來的利潤?

什麼稱之為通膨?簡單講就是漲價(其實是鈔票太多,必須用更多鈔票來換相同的東西)

你手上的東西以更高的價錢賣出後,你很容易誤以為賺到,讓你更有膽子消費與投資

這道理就好像,很多人的房子"漲"價了,你以為你成為"千萬富翁",心情超好,更敢於花錢消費

如此,經濟不就變好了?

經濟變好了,大家錢更好賺了,哪個人不會想"逢低"買房子來住?

房價不也就被拉起來了?

相對地,若陷入日本式的通縮,價格天天都再跌(其實是鈔票變值錢,不需要那麼多錢去換東西),沒人敢消費與投資,進而惡性循環
其實也可以問問更老的, 80-90歲的~~~~~
大陸的地主怎樣被鬥爭, 土地怎樣被充公, 怎樣進人民公社.....
台灣的375減租, 耕者有其田, 又是什麼? 地主和佃農之間有什麼矛盾?

土地真的一定永遠保值嗎? 答案是未必.....

有土斯有財沒錯, 但當嚴重分配不均時, 通常要用很激烈的手段重新分配.....
買房何時都可以 但已經過了遍地開花那一段了
這時不要過份期待或投機就好 但合理資產配置則沒有問題

錢不會咬人 但錢也不要只有買房或現金存款兩種選項
凡事不是只有0跟1兩種 非白即黑
自己想清楚最重要 不要陷入千金難買早知道的窘境就好
不管漲或是跌 都一樣

yunyunhome wrote:
從幾年前開始,我就吵...(恕刪)


真的有道理
租不如買啊
可是現在年輕人要存到一筆錢很困難的
888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