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預算有限實際購買總價要2000萬一下 (不管表價如何)
結果一開始看到那種1650 -1800可談的都去看且列為考量
但實際上評數反而都是小坪數的,單價較高,如30坪以內的中古物件(30-40年屋齡)大概兩個月前都賣單價約55-60 萬,平均單價超出當時的行情,但是總價低
但後來其實有些大坪數如35-40坪的,總價不超過2000萬,也有的18-19的
這種就真的很划算,平均單價50-52 萬左右
像德東331 巷有間27年三樓公寓40坪放出來,三天被收走,聽說1880左右成交,這種每坪不到50萬的就超級划算 (以近期房價來看)
而小坪數的,因為基本心理價位大都1650 起跳,不管20多坪,也是賣這個價位,30坪,大概1750多
舉例: 像忠義街桃花源某三樓,擺了有一段時間,電梯華廈,社區中庭管理,但格局不好很難賣,且屋主投資客鎖兩年重新裝潢過,不知裝潢品質,26坪權狀左右,之前房仲是說1680可談
1680/27 = 62 每坪,大概離區域行情價就差了很多,當然可以比較的相同電梯華廈物件並不多。
當然這物件偶覺得是格局較差,因此不好賣。
我講的我個人的迷思就是 "選擇低總價,犧牲高單價",反之"平均單價,但是總價較高"
而.............投資客 (在天母地區我所看到的案件)
投資客,最喜歡炒的,就是這種 "低總價,高每坪平均單價的"物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