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實生活像教科書上所寫的這麼簡單的話,那大家老早就已經是億萬富翁了
張教授文中的 "囚犯" 只有少數幾位,而且每位 "囚犯" 之間並無差異化(假設每個人都犯的同樣的罪)
如果把案例中的 "囚犯" 放大成千上萬的 "嫌疑犯",其中只有部分的人有犯罪,而且當中每個人犯的罪刑輕重不一的話,我想請張教授在幫忙說明一下怎麼樣才會是 "最佳的狀況" 呢?
再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想買房子的地點、動機還有購買能力都不一樣
房價其實是由市場機制決定出來的
況且房價合不合理是很主觀的問題,同樣的房價你認為不合理,但有其他購買能力較高的人可能會認為合理,於是就用你認為 "不合理的價格" 被其他人買走了
所以我認為對於房價的合理性,大家不必預設立場,因為只要有人願意付錢買單,那就代表市場有人認為這個價位是合理的(就算是假交易最後也得要有人願意真的付錢買最後一手),
與其在這邊討論房價是不是真的高的 "不合理" ,到不如想想如何提高自己的購買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房子入手
否則就算被你等到哪天屋主想要降價求售,最後還是被購買能力比你高的人加價買走了


個人積分:0分
文章編號:44359398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