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俠我吃漢堡包~你不是大俠你吃香蕉 wrote:
我只是舉例,腦筋那麼...(恕刪)

昨天有個朋友吃飯時說,目前持有股票的人都是虧損的
聽了以後我沒有答話,因為不適合回答……別灑鹽
過往的績效都不代表未來績效……
從來沒有績效的要怎麼讓人接受信服???

前幾天我也舉個例給人聽,那人說我舉的例很糟,如果被他兄弟聽到……我最少斷手
還是網路好,隨便說都沒關係……哈哈哈

真有一次賣五間算好選擇時,我一間也不會買回來……
目前還在賣一間後悔一間的時機……
只要基本持有稅率不變~
漲跌其實沒有太大影響!

前幾個月去看了間小透天~
屋主抱了30年,只租過兩次!

現在還繼續抱.......(價格問題)

所以就算房價大跌,也只有這幾年買的人會有影響~


achitsai wrote:
目前還在賣一間後悔一間的時機……(恕刪)


是喔! 那你千萬不要賣

還有玩股票不要跑短線了,報上說玩股票還有10%是賺錢的? 坦白告訴你散客只是待宰的羔羊,長期持有公司正派經營的股票才是真正的贏家,投機型我敢說到最後賺到錢的不到3%

還有你那朋友動不動就要給人斷手的不是兄弟,是有自卑感的俗辣,還是少跟這樣的人往來,沒有好招的

如您所言:過往的績效都不代表未來績效…… 同樣的房地產也是

仔細分析目前支撐房架的結構,未來還會漲的因素剩哪些? 會跌嗎? 那太多了!...
hwkuo wrote:
黃金慘 下一個要小心房地產

什麼時候會輪到機車暴跌呢?
想買新車 ...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美元走強,代表資金回流美國,而其他國家會出現資金外流現象,對其他國家資產價值有相當負面程度影響。

黃金只是一樣,房地產會是另一個重災區,尤其是台灣、中國、中國香港這些已炒高地區,跌幅會相當驚人,怎麼上去就怎麼下來,炒家多準備些現金付房貸。

之前有人沾沾自喜說中國大媽打敗華爾街,他們自己也下去搶黃金,當時我就警告說美國人出清的商品小心點,黃金果真繼續跌.

投資心態人人不同 無論是房産 股票 黃金.. 別人的成功我們無法100%複製
定要加上自己的經歷 而已大多是慘痛的 ..... 華倫巴貝特的書一堆也沒人學到幾分

房地產 黃金 個人還沒財力進入 就股票來說你可看到台灣散戶的怪現象
不少人有數百萬 上千萬可投資智慧一團糟 如前幾週某國內電子品牌開股東會
小散東建議 公司要用庫藏股99股價99小股東 不知是幾年前該公司在股價500元
以上買庫藏股 護盤失敗 白花了上百e 當時賣的外資是誰 ??? 我也不知道 反正失敗
現股價剩200元 再加買入自己另關係企業換投資的公司又花數十e的樣子 買錢歸誰..我沒研究
反正結果論 你現股價遠低於當初 有數百e現金時為何不改買北部房地産 ,,最多轉改營建股
該是較成功的投資吧... 哈

庫藏股護盤 高價買地 圈地 我們都不太可能知道賣股 賣地的人是誰 除非以後有弊端爆發
大家要認知 出錢的是上市櫃公司的話 錢是股東共同出的 不是老闆 CEO們 台灣從未
少過內情份子套坑給公司的事情 高槓桿就算公司看似沒有 可老闆 大東股們 ?


房價跌?想也知道不可能...

房價的遊戲規則操之在某些人手裡,只會漲不會跌,不然炒房炒假的唷?

光是之前的新聞某路段換個路名房價就能上漲,怎可能下跌!你叫那些人情何以堪...
老實說 整天談房地產 很煩

先幫油價 95無鉛一公升回到20元

八方雲集 鍋貼5元 回到4元
鼎泰豐 小籠包 回到一籠140元 現在一籠都190元了 還調到200元 我記得以前好像160元 還是140元
但假日去大遠百 卻還是要等40分鐘

忠孝東路216巷東區粉圓 不要賣我55元(很久沒去吃 不知道現在多少錢) 應該回到40元 或 35元
可樂600ML 不要賣29元 應該回到23元
青箭口香糖以前7元 現在為啥要賣我10元
王子麵 以前比科學麵便宜 都是5元以下的東西 現在為啥要賣10元

我在1700的時候買了一些
現在有時不到1200
賠了不少...

不過跟據美國那邊親戚的情報
美國房地產現在開始上漲了....
連郊區的也漲了不少
怎麼很少人提???
firedragon wrote:我在1700的時候買了一些
現在有時不到

伯南克當年一上任就升息,刺破美國房市泡沫,不至於像日本泡沫又大又久、無法挽救。

美國的房價現在好像也漲回來啦,再來呢?

QE的目的就是要維持夠低的房貸利率(前一陣子低到3.4%,目前約4.7%),讓更多人買得起房子,避免更多法拍屋,現在達到了,也快要收了。

美國房價漲回2006,代表房價所得比從3.0升到置少5.7,也就是房價回升至少80%,而今年(2013年)2月,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環比減少1.1%,跌至51404美元。這比2009年6月時(54437美元)減少5.6%,比本世紀初減少8.9%。照此速度,中産階級收入在歐巴馬任內的降幅很可能達到兩位數。

大部分美國人要付的房貸增加,可支配的收入大減,這將使美國的一般消費市場萎縮,像現在的台灣一樣。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