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與人口紅利的衝擊問問大學教職員就知道了教育部為了大學退場機制焦頭爛額這些即將面臨退場的大學教職員為了將來的出路焦頭爛額而當初在這些大學周邊的包租公包租婆以及攤商為了將來收入中斷而焦頭爛額這些問題將來只會隨著時間擴大到就業市場人力短缺以及住房人口下降如果台灣的薪資結構沒有改變的狀態下現在的房價要找誰來撐???外資 陸資 返鄉鯊魚???已經賺飽早早下船的根本不擔心那些還在船上滿手貨的最後一隻老鼠才是真正會害怕的族群PS.今早出門看到又有幾戶貼牌子要賣...那戶對面的一樓都還沒賣出去咧
物價是跟著全球原物料在動阿 (如 石油上漲...物價跟著漲 )房子是限在一個區域....與人口需求 較有直接關係....少子化已是趨勢1991年日本就是因為人口因素 扶幼比與扶老比轉折....形成房市重跌....而這一跌.....到現在還爬不起來....現在台灣政府也推算2015年台灣一樣轉折....所以空方一直在提醒台灣走了10年的房市多頭...也將反轉是有道理的....除非國民所得提高到目前的2-3倍...才可能使房價不下跌....不過看來未來10年國民所得是無法提高2倍的.........所以薪資追不上房價....薪資上不去...就只能房價往下修....只是修正幅度是多少2013年12月房市量縮價穩...再來就是 量縮價跌....就跟股票是一樣的...2014年今天新聞又說 2014年買房是最糟糕時機....給你建議....等待是最好時機....目前看房多....觀望更多....要買的猛出低價..(6成出價)....反正未來沒有漲的空間....好地段最多持穩....外圍城市則未來下修...因為殺價才會取量..但就怕多殺多....
tiffany0211 wrote:知識份子該做的是在該發言的時間說"正確"的話,而不是想為了利益而說那些"誤導其他人"的話. 多年來都猜不準,這叫說"正確"的話?不知是誰在誤導其他人.還是你認為砍掉重練就可一筆勾銷.
台灣總人口應該還是在2300萬雙北市人口還是沒減少嬰兒潮現在60歲還是持有著他們打拼+繼承的多間房子少部份漸漸下放給30歲成家子女隔間租套房一樣搶手阿而且捷運一條條通車利多沒減少要跌就是再等20年現在醫療發達活到80歲差不多
人口開始嚴重老化,才剛開始衝擊房市活多久不重要,能健康的活多久才重要。以扣除因不健康狀態損失之年數而調整,稱為「健康平均餘命」2010年,台灣男性的健康平均餘命只有65.8歲,平均壽命為75.9歲 。2014-1951=632013 3月全台灣現存人口數歲 ** 人數 ** 歲 **人數(萬)14 ** 26.8 ** 64 **21.313 ** 28.7 ** 63 **23.912 ** 29.9 ** 62 **26.2———————————————11 ** 25.1 ** 61 **30.010 ** 24.4 ** 60 **29.8*小孩越來越少 *老人越來越多人口嚴重老化才開始而已。半數以上的男性65.8歲以前,就有嚴重健康問題 ,失能、失智 中風 癌症 ..越來越多人常要去醫院,要處置資產養老享福或贈與子孫節稅,而非買進...越來越人沒辦法住原來的房子,不適用、多出的房子就會被贈與子孫、被賣出...
10年前台北縣200多萬人...現在300多萬人~~~~ GG在地的因素考慮進去還有一堆雜七雜八的因素都要一起考量......不過這裡是01... 大家看自己想看的... 講自己想講的....這也是我不看三力跟民視而一直在01的原因.....
pabasco wrote:10年前台北縣200多萬人...現在300多萬人 86: 342101887: 345862488: 351091789: 356809690: 361025291: 364144692: 367653393: 370809994: 373667795: 376709596: 379801597: 383373098: 387365399: 3897367100: 3916451101: 3939305102: 39549293954929-3676533=27839692到102人口增加 7.57%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估計,2013年一年日本人口下降創紀錄,共減少了24萬人。日本政府說,日本去年共有1百零3萬1千個嬰兒出生。這一數字比前一年減少了6000。與此同時,2013年日本死亡的人數為1百27萬5千人,比2012年增加了1.9萬人。日本人口下降已經持續了數年。如果目前的趨勢不變,日本人口將在未來50年內減少三分之一。從日本人口結構看,目前日本人口中65歲以上的人佔了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預計到206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近40%。而伴隨日益嚴重的老齡化,預計人口減少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日本政府說,到今年3月31日,日本總人口為126,393,679,比一年前減少了0.2%。日本人口 嚴重老化的現象 很快就會在台灣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