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半年,我買回出售房產的樓下(2.24更新)


恭喜用12.5%的折價購回充滿回憶和紀念價值的好宅

至於那些揚著正義大旗亂扣帽子的人
我很好奇您未來賣房子的時候會不會來個佛心五折價?

感謝樓主分享 我覺得是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浪漫狂狠亦仁亦俠 wrote:
2000-1000...(恕刪)


所以假設大大有空屋在出租

房客有意買下

房子當初買一千 現在同區域價值二千

但為了房客擁有自己所屬的家

大大願意一千出售?

算了。一切都是小弟的假設

不過有這種好康要pm小弟

小弟一定拿來賺一手
rivegauche1979 wrote:
恭喜用12.5%的折價購回充滿回憶和紀念價值的好宅
至於那些揚著正義大旗亂扣帽子的人
我很好奇您未來賣房子的時候會不會來個佛心五折價?
感謝樓主分享 我覺得是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有人選擇的方式是持有不參與這樣商品/投資的操作
不是什麼揚著正義大旗亂扣帽子
只是看到樓主這樣似乎在炫耀其透過
買賣高出低進的房地產交易有不一樣的價值觀
大部分台灣的人終其一生只有一次購屋和一次換屋需求
而這些需求是剛性的,配合其家庭滿巢期(小孩出生)、
空巢期(小孩念大學/成家)進行調整,不是馬上說變就變
生一個孩子至少也要一年,因為工作轉換或孩子長大有
學區/房間的換屋需求也至少6-15年的變化
而不是半年看空半年又看多的進進出出
光買賣、裝潢的時間、成本都得耗好一番力氣和思考
而不是像買菜一樣,今天買蘋果,明天買香蕉
更別說是入厝、搬家、重新布置對一個家庭的重大意義

連接到2014年2月3日小弟對於回憶與紀念的選擇方式 持有不參與

而我想問樓主去年買房的初衷為何?
不就是高賣低買,買空賣空的投機行為
只是找到一個願意高價買樓主的房屋
今年又找到一個願意低250萬賣出的低樓層(樓下)屋主
現在又有說什麼充滿回憶和紀念價值
原屋的裝潢可能是依據自己的需求請設計師/裝潢業者設計
甚至新屋裝潢時自己參與監工,即使原來已有裝潢
但購入新屋後的家具的擺設、佈置這一物一景逐步成形和
陸陸續續購置的家電、物品、甚至陽台、窗戶的盆栽
都經過自己和家人共同的參與,這才是實質購屋需求裡
屬於自己建立一個家的回憶和記憶
文中又提到看過鄰居的裝潢挺有品味的
每天看著別人住在自己(原先裝潢)房子,我不知道樓主的感受
若是我個人一定覺得很不是滋味
而自己住在別人的房子,別人有品味的裝潢
個人也覺得很怪,
若再社區或同一個電梯遇到向你購買的屋主
鄰居由三姑六婆或這兩次仲介得知你們之間的差價
樓主不知如何面對,這是小弟好奇的地方


文中只談差價,而忽略鄰居互動及人性面
個人覺得有點奇怪。
mikeqoo wrote:
所以假設大大有空屋在...(恕刪)

閣下短期之內可能機會不大
因為
小弟有個穩定的本業截至目前為止還維持過去
故暫時沒有資金上的需求,
房子雖然有設定抵押,房貸數年前卻已經全數清償,
但也沒有想去把抵押給塗銷,保持隨時可以借錢的彈性

若是有好的投資標的/案子
且正好有資金上的需求
可能會運用一下理財型房貸周來轉一下
只是最近實在沒什麼好的投資機會
需要運用到財務槓桿

而我多的房子自從小孩這幾年陸續長大
個人已經規劃成家人的書房、儲藏室及客房
陸陸續續添購書桌、書架等家具,也買了烤箱
可以自己做做麵包但
就是沒有想到要拿出來賣的打算
各位可以笑我傻,不懂得利用多餘的資源
至少我覺得心安理得,腳踏實地
即使這幾年台灣內需雖然看起來不大景氣
也正因為如此加上運氣好及上天保佑
小弟心無旁鶩的專注本業和家庭
而未受這些年來內需不景氣的衝擊


遲到的楓紅 wrote:
我所謂"買回的不只一...(恕刪)



如果一輩子不賣 算起來好像真的賺250(藍藍山山不去算)

浪漫狂狠亦仁亦俠 wrote:
閣下短期之內可能機會...(恕刪)



愚一直以為從房地產獲利是不道德的事



房子買不起不會死人

股票輸光光才會死人
浪漫狂狠亦仁亦俠 wrote:
有人選擇的方式是持有不參與這樣商品/投資的操作
不是什麼揚著正義大旗亂扣帽子
只是看到樓主這樣似乎在炫耀其透過
買賣高出低進的房地產交易有不一樣的價值觀
大部分台灣的人終其一生只有一次購屋和一次換屋需求
而這些需求是剛性的,配合其家庭滿巢期(小孩出生)、
空巢期(小孩念大學/成家)進行調整,不是馬上說變就變
生一個孩子至少也要一年,因為工作轉換或孩子長大有
學區/房間的換屋需求也至少6-15年的變化
而不是半年看空半年又看多的進進出出
光買賣、裝潢的時間、成本都得耗好一番力氣和思考
而不是像買菜一樣,今天買蘋果,明天買香蕉
更別說是入厝、搬家、重新布置對一個家庭的重大意義

連接到2014年2月3日小弟對於回憶與紀念的選擇方式 持有不參與

而我想問樓主去年買房的初衷為何?
不就是高賣低買,買空賣空的投機行為
只是找到一個願意高價買樓主的房屋
今年又找到一個願意低250萬賣出的低樓層(樓下)屋主
現在又有說什麼充滿回憶和紀念價值
原屋的裝潢可能是依據自己的需求請設計師/裝潢業者設計
甚至新屋裝潢時自己參與監工,即使原來已有裝潢
但購入新屋後的家具的擺設、佈置這一物一景逐步成形和
陸陸續續購置的家電、物品、甚至陽台、窗戶的盆栽
都經過自己和家人共同的參與,這才是實質購屋需求裡
屬於自己建立一個家的回憶和記憶
文中又提到看過鄰居的裝潢挺有品味的
每天看著別人住在自己(原先裝潢)房子,我不知道樓主的感受
若是我個人一定覺得很不是滋味
而自己住在別人的房子,別人有品味的裝潢
個人也覺得很怪,
若再社區或同一個電梯遇到向你購買的屋主
鄰居由三姑六婆或這兩次仲介得知你們之間的差價
樓主不知如何面對,這是小弟好奇的地方


文中只談差價,而忽略鄰居互動及人性面
個人覺得有點奇怪。


誠如您所言,有人選擇持有但不參與,
也有人選擇持有並參與,
這是個人選擇,無關道德。

買回原址只因開心,
沒想到被您定位成炫耀,
這頂大帽子,很抱歉,我並不接受,
畢竟在01,我發表過不只一篇想法,
這都是記錄自己的人生經驗罷了。

您在回文中也提到,
換屋期是6到15年,
請問您知道我的持有期是多久嗎?
我每一間屋的持有期都在八年以上,
這是我靠自己能力買下的,
並非如您是繼承祖厝,
我為什麼逢高處分就要被您扣帽子是投機?

去年賣屋是看空房市,
今年買房,我依舊是看空,
並沒有空翻多的意思,
但看空就不能買?為什麼?

我的鄰居並非如其他網友猜測是因海外投資房產失利賣屋,
而是因為公司財務出現狀況,
急需現金,
賣一間屋還不夠他的缺口,
故他只能折扣求售,
所以,您有更好建議?

這棟樓對我的確是充滿回憶,
不管是在大廳、健身房、烤肉區,
都有我與外子的足跡,
如果是附近建案低價求售,
我並不會考慮,因為並不是「同棟」。
至於購入新屋後的擺設家具等,
待我們夫妻倆在七年後退休遷入後,
仍會重新裝潢選購,
這也將建構我們另一個不同的回憶。

另外,如果遇到鄰居該如何?
很多鄰居已經知道了(包括買我房的屋主),
心裡怎麼想我不知道,
但碰面時,他們皆是口稱恭喜,
這畢竟是真金白銀的交易,
他們當然也可以捧出現金解決鄰居之急買下此屋,
我只知道有人想殺到開價的六折故而無成交,
但我是當面與屋主談定付訂,
中人亦只意思意思收了1%的仲介費。

我與原屋主交情不深,
若他從親友或銀行處籌得到需要的款項,
也不至於想盡了方法賣屋,
我無法控制所有人的想法,
但求無愧我心。


遲到的楓紅 wrote:
誠如您所言,有人選擇...(恕刪)


楓紅也說到我的情形
我持有12年中古屋上季出售後
我還常繞到附近看看
那裏有我家2隻小犬童稚所有成長點滴
我已經買新屋好幾年 孩子也分別出國就學
我們不可能回去住那社區故而出售
這沒有所謂看多空論道德
不過
我仍很不習慣社會對道德定義這麼廉價
原來只要買賣就扣頂道德帽
他們只要廉價的道德
很令人玩味

遲到的楓紅 wrote:
您在回文中也提到,
換屋期是6到15年,
請問您知道我的持有期是多久嗎?
我每一間屋的持有期都在八年以上,
這是我靠自己能力買下的,
並非如您是繼承祖厝,
我為什麼逢高處分就要被您扣帽子是投機?
(恕刪)


感謝您的真心分享,小弟除了繼承之外
自己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目前也住在自己的房子,
也有多餘的繼承的房子,而我的選擇是持有不參與
當然我也明瞭處理多餘的資產可以獲利
亦多一筆資金可茲運用,但我總覺得房價的上漲
是受惠於全民努力(大環境使然),不是自己的努力
亦可以當成教育子女價值觀的活教材

在小弟之前的論述,對於高房價造成受薪階級
沈重的負擔感到無力,而我們只是幸運的一代
在房價比較合理時購入建立屬於自己的窩
滿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對於透過房地產投資
移轉財富,個人只是不認同,畢竟居住是人類基本的權利
而不是構建投資投機的金錢遊戲和起跑點不一樣而已

若您有年輕的同事,可以問問他們對於目前高房價的觀感
個人也是熱心的告訴他們,雖然房價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似乎高不可攀
但租金目前尚稱合理,也不用急於這個時間點買房
這個時間點買不如租,不用替現在的高房價犧牲自己的生活品質
不是不買,是不需要在不合理的價格購買
畢竟居住的需求除了自購,也有租屋,長租飯店等其他的選擇
觀念要變通才能適應現在的社會環境
現在正在租屋的年輕小家庭同事,
我都告訴他們任何人都是跟政府租房子(地價稅,房屋稅)
只是現在台灣房地產持有的成本太低大家忽略了這樣的成本
當台灣財政惡化時,誰能擔保這些稅率不會往上調整
若有興趣也可以參考另一棟樓高房價時代,率先響應買不如租

這個社會就是道德無限上綱
別人賣房子獲利好像是犯罪一樣,那是因為沒有參其中
當參與其中後,買房子時都會嫌價格太貴不合理
但當要賣時你會用你當初購買的成本賣給買方嗎?
到時候一定會有:實價登入多少錢,我的賣價怎麼可能低於這個價格或我的屋況比別人好之類的理由
人都是自私的,99%的人都是換個位子就換了腦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