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google " 政府預算被炒房客污走 2,900 億,自婊政策惹的禍 "
重點 ...
" 對於這些在滿足居住之外,被用來生財的土地、房屋,政府理當用「營利」的標準來課稅。
合理調整非自用房屋持有的實質稅率,才能有效地提高投資客非自用住宅的持有成本及炒作障礙。"
若是與國際標準相近,稅基採用市價的 80% 計算,全國可增加 2,908 億元的稅收。
(2011 年薪資與股利所得總稅收也才 2,700 億元,那是不是調整第 2 屋以上的房產持有稅,薪資所得就可以免稅了呢?呵呵 … …)
合理調整「資本利得稅」及「持有非自用房屋」的實質稅率,才能提高投資客的持有成本、炒作障礙及不動產的有效利用。
既然合理調整第 2 間以上房屋的持有稅,並將房地產交易實際獲利作為資本利得稅的課稅基礎,受影響層面小,又可擴大稅收、彌補大量財政缺口,落實地方自治,穩定房市、減少投機,解決房市亂象,政府有什麼理由不做?
雖說我也是有三間房,但我個人還是覺得大局比較重要呢
讓這國家正常一點比較好
第一間在扁政府時期買的,跟當時薪資比較還是過得去的
我也不敢說是便宜,但第一間時機買對了,後面輕鬆多了
再買賣承受的風險就沒那麼大了,反正也是以前的成本膨漲來的
錢變很薄倒是真的…
說那樣會跌倒不是說我覺得綠色執政會對房市有什麼重大政策
但正常一些,貪婪的人可能會烙跑的機會就很大…
但我還是要臭X一下相信會打房,投了,結果沒買的人…
通常世界也是被這種人搞糟的,被騙就算了還拉人下水
但我覺得這股力量還是很大倒是真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找個笨蛋當老大,底下才能亂搞嘛
這種力量真是不可小覷,前面的文章就被檢舉刪文了
有些挺藍的同事.朋友在大選過後還會虧人
後來知道我這種不信的,逆勢操作小賺...臉都超臭的XD
doggies wrote:
你確定有房的人會想要高房價嗎?
又不賣 漲不漲不過紙上富貴
漲了賣了買不回來
還是回歸正常 才有機會換大房
一直漲只會越換越小 原本 30坪公寓換成 30坪大廈 除了更貴外 扣掉公設只剩21坪 更慘
資產表面上漲 實際擁有資源確越來越少
房子漲除了建商 投資客 房仲 以及房地產相關產業的人受惠外 其於人都是受害者
+1
1999第一次政黨輪替前買了台北第一間房,
2007第二次政黨輪替前買了高雄第一間房(也賣了台北的房),
當年2008年一開始, 市場開始蔓延著準備再度政黨輪替的樂觀氣氛(房價開始溫溫漲).
大選完隔天, 附近整個銷售中的建案一夜硬是調高1W/P!
也從那時候全台房價快速飆漲, 一發不可收拾.
高雄從房價1字頭~ 一路漲到2字頭.
台北賣掉的3字頭~ 一路飆到5字頭.
高雄漲了一台賓士,
台北飆成一台賓利,
小弟想換房, 也是被現在高漲的房價給裹足不前,(中古屋賺的還不及新屋增幅的一半)
更何況是對那些經濟弱勢的族群, 還是一般的年輕人, 小資族...更是情何以堪...
藍的是虛打一招還是打不中要害~ 而讓那一小撮人獲取暴利.
綠的是用整個經濟落空~去換得房價下跌. 問題是工作機會變少. 收入不再增加...
50步笑百步~ 兩個短視近利 都是爛蘋果的選擇.只差在爛的程度!
藍的炒房置產一堆. 綠的也不遑多讓.
建商財團不是傻瓜 - 政治獻金跟利益雙頭押.
看看檢調去搜索那10幾個基隆市議員~ 藍綠一家親~ 有錢大家賺! 人人都有份!
doggies wrote:
房子漲除了建商 投資客 房仲 以及房地產相關產業的人受惠外 其於人都是受害者
那你覺的 台灣自有住宅率高達8成 的人民是站在那邊?
一般情形下,正常的不動產市場,理應由兩種需求來推動其健康發展,
一種是自住型需求,一種是改善型需求,除非一口氣買到了帝寶等級,
這一生都沒打算換房以及資產配置中不動產佔多數,不然房價瘋狂飆漲,
對大多數的工薪階級,既不利成家立業,也不利改善居住條件,
一旦這兩種需求無力負荷房價全面退出市場,投資性需求找不到下手時,
難以為繼下也跟進退出,現下房市的成交量萎靡不振,不就是最好的寫照?
所以對不動產相關的從業人員,包括建商,房仲等,他們一樣是受害者,
竭澤而漁遠不如細水長流,這個道理沒人不懂,只是貪婪遮蔽了理性,
暴衝後的崩盤,就像璀璨煙花後的暗淡,這裡沒有贏家,通通都是輸家.
光少子化就足以衝擊一切~
少子化衝擊 8年後…台灣人口負成長:

少子化問題加速惡化,台灣人口恐八年後就轉為負成長。
國發會昨(18)日公布最新人口推估,由於生育率難以提振,台灣人口負成長時程將提早四年來到,
由原預估2026年提早至2022年,代表此後台灣人口數將逐步萎縮,少子化帶來的衝擊迫在眉睫。
為了解人口發展趨勢,國發會每兩年進行一次人口推估,預測未來人口結構變化。
據國發會此次發布「2013至2061年人口推估」報告,台灣的總人口數最高峰時期將落在2021年,
隔年起(2022年)台灣人口數將不再成長,趨向萎縮。
至於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的時間點以及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重超過20%)的時間點,則仍維持與前次預測,各為2018年以及2025年。
國發會人力發展處處長張恒裕指出,人口負成長時點提早四年到來,
主因是台灣生育率節節低落,少子化情況惡化,「生育率一直拉不起來」。
張裕恒指出,共同參與此次推估報告的學者普遍認為,
短期間內,台灣生育率恐怕難有明顯上升的可能性,
因此將生育率的預估值由上次的1.3%下調至1.1%。
少子化也造成勞動力補充的困難,勞動人口將無以為繼。
國發會推估,台灣15-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勞動人口)明年就會達到最高峰,有1,737萬勞動人口;
但從2016年開始勞動人口將開始下滑,到了2061年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只剩下50.4%,而老年人口則大幅增至43.2%。
國發會副主委黃萬翔指出,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增加,邁向高齡社會趨勢已然確立,
在少子化加上高齡化的雙重衝擊之下,未來老年人口幾乎就要接近勞動人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887968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