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qpowp wrote:
目前政府的所有政策都...(恕刪)
提高稅收都被浪費掉了 我上次"夢"到 不知道哪個單位 電腦預算一年三萬多還是五萬多 忘記了
根本是電競的配備了吧...
政府打房也只是做個大家"看"而已 實質效用 還不如您說的市場機制...
奢侈稅!? 實價登錄!? 選舉政見!? 都是好看不好用...
給民眾過多的期待 造成民眾的預期心理 結束後 心中一片空虛 有需求的人 還是鼻子摸摸乖乖地出來看房子
重點是 過度壓縮原本該有的交易量 夢醒後 原本該買房子的人在期待落空之後同時出來看房子 又造成市場熱絡的假象
給"某些人"獲利的機會 一般客又開始猶豫不決 如此循環 一而再 再而三... 已經看了七年了= =
房價漲價合不合理真的不是由某些人說了算 東區 公館 西門町的店面投報率合理嘛!?那些砸幾億幾億的人腦子清楚得很 他們腦部發展都很完全 無受損 別擔心
真正了解房地產的人 不會隨著報紙 雜誌 電視聞雞起舞 而是看市場的成熟度
以台北市來說好了 如果台北市這麼容易跌 說真的 他就不叫台北市了... 也沒那個價值
我所謂的成熟度是 他漲價的支撐力道是很夠的 不是胡亂炒作 或是 膨風的 以最近交易量來說 很明顯的就可以看出來 哪些區塊的成熟度是很夠的... 房子會貴 不是沒有道理的 地段永遠是首選...
通貨膨脹已經不想說了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建商取得土地成本被墊高 建築成本拉高 新房子不貴才奇怪...
新房子貴了 隔壁的老房子也跟著水漲船高 這是不變的道理...
[1]賣斷。因為是國民住宅,所以低於市價。
結果是一堆人去抽籤,抽到就是中樂透可以轉售賺錢,引起另外一種房產不公平。
[2]賣斷,禁止轉售。
我猜還沒交屋就出現一堆規避法律的交易了,有很多公開的技術。可能有些人會出租賺錢,因為取得成本低,可以用較低價格出租爭取房客。
[3]賣斷,禁止轉售,禁止出租。
一樣是滿天假交易,難以查證,方法多得很。
[4]不賣斷,政府當房東。
結果是房子爛得超快、或是住戶品質難以控制。不然就是政府要常派人去巡察規勸,花錢引民怨。
[5]有其他辦法嗎?
我記得小時候有房價的問題,政府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到處蓋國宅,結果是出現房屋樂透 (請參考台北市的國宅) 或是很破沒人要的爛房子 (請參考東南部一些荒廢、或是變成貧民窟的國宅)。後來經過檢討停止蓋國宅。現在社會又出現蓋國宅的聲音,想解決的問題一樣,但是人民的心態是否有改變?是否會重蹈歷史?
這不是個崇尚法治的國家,現在有往『網路意見比法律重要』發展的傾向,一堆人出來罵說不要執法就給政府壓力了,法律能吃嗎?所以要靠法律維護公平本來就有困難。
靠稅賦是比較可能做到的,但我總覺得不做也沒關係,我看了空方各種有力的論點,我相信人口開始減少房價會崩盤,現在沒有房子的人不用擔心,過個十年滿地房屋讓你挑,不想買也沒關係,上一代過世後留下來的房子還會強迫塞給你,幹嘛現在蓋以後沒人住的國宅哩。
我舉我自己的房子為例, 中壢後站約1000公尺範圍內的電梯公寓, 18年前新屋買來12.5萬/坪, 現在雖無新屋供給, 但附近地區新屋就以25萬/坪成交來算, 不過就是漲一倍. 以機場捷運明年通車, 延伸到中壢火車站的捷運藍線及台鐵紅線高架也正在施工, 學區還有全台少有仍在增班的熱門學校, 這種不算差的條件18年後新屋也就漲一倍. 如果以我的房子實價登錄來看, 一坪連15萬還不到, 但是這18年來台灣通貨膨脹我算了一下總共是24%, 所以12.5*1.24=15.5萬/坪, 等於我賣房子還虧錢, 更不要提當時我們繳的最高9.8%房貸利息比現在高了好幾倍. 有時候我還真的很錯亂, 這樣的漲幅算是不公不義, 需要天天將打房掛在嘴上嗎? 就算要打房,是不是也應該針對炒作嚴重的地區, 否則該打的沒打到, 賠上的反而是其他無辜國民的財富?
這是永慶中古屋房價, 就以我熟悉的桃園地區似乎也蠻符合的(14.7萬/坪). 桃園自然沒有台北好, 但要說不能住人, 我也住了大半輩子. 我在新北市上班近20年, 我從來不覺得一定要住在台北或是新北(既使我買得起), 媒體炒作的好像年輕人非買台北的房子一樣, 否則就是國家對不起他們. 說到底這都是供需問題, 房價高的地區集中了台灣許多資源及建設, 年輕人自然會往這裡就業/定居. 要解決房價的問題, 不應該是徵稅等全面性的打房工具, 而是政策引導資源往其他地方建設並分散就業. 只是說歸說, 既得利益者當然不希望這樣做, 而政策制定者恐怕也不想得罪這些人(或是他們就屬這群人)就是了.
說到薪水, 20幾年前我所知道的台清交熱門理工科系大學畢業大約領個27k左右; 現在台清交根本看不上我們這種公司, 能請到中原畢業的就已經算不錯了, 薪水不多, 35k左右. 媒體提的22k, 除了外勞外, 坦白說真的不知道到底是哪些人在領的, 媒體/政客在操弄, 搞得像真的一樣...
不過話說回來, 台灣的薪水如果比照東亞先進國家, 我覺得往上調個30%其實也不過分. 只是調整後台灣的企業還有沒有競爭力? 這多出來的30%"熱錢"會不會讓物價漲得讓人受不了? 大家最好要先有心理準備. 任何政策都會有人得利, 有人吃虧. 年輕人多領錢, 自然高興; 年紀大的上班族甚至退休的人就倒楣了, 賺了一輩子的低薪, 退休時僅有的棺材本可能還要承受飆高的通貨膨脹而貶低價值(PS: 通膨飆高的環境您會把錢放在銀行? 還是放在房地產? 這樣房價還會跌嗎?), 以台灣人口老化的趨勢來看對年長的人可能不是好事. 像我這種夾在兩個世代中間的中年人, 個人並沒有任何偏好, 雖然我不希望物價大幅上漲, 但情感上我也希望年輕一代的人可以多領一些薪水. 只是任何政策都有利有弊無法兩全其美, 很難討好每一個族群. 事前想清楚, 政客們不要為了政治操弄騙選票而繼續傷害台灣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