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andhard wrote:的確,這指數的可靠性還有待商榷,畢竟國泰建設只是小建商,這個計畫的主持人張金鶚也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恕刪) 害我喝到口的熱茶噴了一地國泰建設經營將近一甲子,是全台灣屈指可數的百億級股本建商背後是資產總值超過7.2兆元的霖園集團雖然國泰委託張金鶚調查的房地產指數市況很差但弔詭的是國泰建設自己的房子今年卻賣的非常好年底前國泰將有六案,總銷250億元的營收可以認列入帳
這叫做盤跌,本來市場裡應該有高中低價格的產品去決定平均價格,現在變成低價格的地區和產品去決定市場均價,這表示高價市場交易量窒息了,接下只要高價市場任何一戶成交,就是新的成交價,戲才演到一半…。上漲的時候,成交價是"有成交"房子的"成交價",不是"所有房子"的"成交價",真正有現金交換只有買賣的那幾戶,賺錢的也是那幾戶,但是所有的房子卻都說我值這麼高,難道不覺得市值是很空虛的東西嗎?大多數人都貸款買一個家,但是他們不知道買的東西叫擔保品,索羅斯說所有的循環之中,信用循環是必然發生的,我深信不疑。hotandhard wrote:三個月公佈一次的國...(恕刪)
就台灣的銀行~是不會請自用住宅補足擔保品的~~~但是~~當投資客轉貸的時候~~或是投資客要再申請一次寬限期的時候(不一定每間銀行都會)銀行就會以市價已不足以申請等額度的貸款~~要求屋主提高自付額~(簡單的說就是鑑價變低)或是貸款成數降低或是以信用貸款補足~(這前提是信用也要夠)這個殺傷力就大了~很多小投資客原本用寬限期來延長壽命的~一下子之間就會短缺資金~~甚至有些就跑去借二胎了(每個月利息2~3%)如果房市短期反轉向上~~他們可能就解套~~但是現在的房市有這麼好嗎?有好物件或是自住的屋主~~在這一波下跌的趨勢是跑不掉了~~房子賣掉要住哪?或是房子賣掉買不回來好地點~更資深的投資客~~就轉到土地上面了~至少長期來看是看漲~~至於房子~~嗯~~等這一波過後~~過了十年~~屋齡十幾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房子~~到當時的房市~誰愛呢....
schizophrenia wrote:真正有現金交換只有買賣的那幾戶,賺錢的也是那幾戶,但是所有的房子卻都說我值這麼高,難道不覺得市值是很空虛的東西嗎?大多數人都貸款買一個家,但是他們不知道買的東西叫擔保品,索羅斯說所有的循環之中,信用循環是必然發生的,我深信不疑。...(恕刪) 市值確實是虛的,它會受供需理論而影響真實數字然而對於目前的人類文明而言一個無法評估絕對價值的東西(如貨幣/房產/股票/保險)也只能用相對法去估值(如匯率/行情/殘值)貸款,用的是我們自己的信用和抵押品向銀行作擔保貨幣,何嘗不是國家使用自己的信用向整個社會作擔保現代經濟的發展,正是建立在各種虛無的信用擔保和相對參考物件上自然難以避免信用浮動帶來的市值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