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舉的休士頓的例子是常態正確 我指的是人往高處爬但是是否就只會在工作地居留地置產 我想見仁見智許多人在海外工作會置產 通常想的會是投資(或說相對成本自己賺租金(因為有住房津貼等))我自己含周遭友人同仁, 都還是會保有在台灣的資產或置產不特別是為了投資 反而是一種要嘛人親土親 要嘛衣錦還鄉善待奉養父母的心情有時候大孝尊親是有各種面向的~至於中位數收入的或是更低 要提升的是自己的能力際遇或努力再多一些買房啥的或是分析房價漲跌不是當務之急 不必太上心
月幻星空 wrote:原本是不想比國外的 因為相差更多拜託 如果你真有能力在國外工作 生活圈在國外 就直接住國外了呀 又怎會特別想買台灣的房子 老婆之前在東京工作過最近和老婆在看房仲女王看到東京的物業真的是邊看邊眼睛發亮實在太便宜了!!
月幻星空 wrote:不過人口紅利在這兩年開始減少的 我認為人口紅利對台灣房地產的影響不會如日本這般大.因為台灣未來幾年將會輸入更多外勞來填補勞動缺口, 尤其是醫療照顧的人力.接下來幾年一定會看到越來越多媒體報導老年照養的問題.然後醫護過勞的問題將會在媒體上消失不見, 如此帶風向才能開放更多外勞看護甚至外籍醫生.來解決全球老化最快的問題.這麼做不是沒有缺點, 一來外勞不會在台置產, 再來也會拉低受薪階級的薪資,但台灣的房產早就貴到不是賣給受薪階級, 更何況大多數人也有房產, 所以缺點會被弱化.此外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 這些企業欠缺產業升級能力, 只能靠廉價勞力支撐.台灣缺乏天然資源, 再沒有人力就會面對崩盤之局, 我懷疑有政府願意承擔這種風險.理想人士會說透過產業轉型來提升產值, 但產業轉型喊了幾十年都沒用, 為何現在會有用?此外轉型最快是靠引進外資直接投資, 但台灣這幾年外資直接投資的金額全球倒數.再考慮到政商利益一體與台灣的選民結構, 真的有人覺得有台灣政府會努力引進外資刺激產業升級?在台灣只會有幫助廠商西進南進離開台灣賺錢的政府.這樣未來無產的年輕人該怎麼辦? 其實很簡單, 就是當外勞.趁年輕把語言學好, 尤其是英文和簡體字, 讓自己有選擇不要被意識形態侷限.現在還會抱怨資方拿香蕉請猴子, 未來會發現還留在台灣的就是猴子.
llinsh wrote:樓主舉的休士頓的例...(恕刪) 恩 大孝尊親很重要朋友在休士頓置產 每年請雙親出國去玩尤其他巡迴演出 會拿票給雙親因為其妹妹已嫁出去家裡只有2個老人家 房子"也不需要太大" 打掃空間較大 打掃起來很累而且現在雙親退休 有領固定的年金 可以四處環遊世界去看看 生活遐意的很所以他也沒有還需要特別再買房的念頭尤其生活圈 90%以上 根本不在台灣了現在剛性需求 只有正要結婚 生小孩的新婚夫妻而且有些都是家裡獨子(女兒正常會外嫁) 只要整修原本房子即可除非家裡有超過2個男生 又很想搬出去住才需要買房所以未來少子化 跟低薪 會是對購屋需求嚴重的衝擊等房價下修回7~8年的3~4成 沒剛性需求 但想要換大坪數的朋友可以再下手囉(或看看法拍屋也不錯)
薪資是撐不起台北房價。中南部的有去看過嗎?一對20k的夫妻應該都買得起兩房電梯大樓。要美麗市容要生活機能交通方便.....每個人都想去呀,有錢人一次買五棟,擺著養小三當包租公,賺20k的什麼都買不起,剛剛好而已吧。
bihsh wrote:所以請問房子是賣給...(恕刪) 我也很好奇 不過應該多數是地下經濟 或是投資客吧不然一棟上千萬的房子 本利月攤還5萬左右倘若一棟二千萬的房子 本利月攤還就要10萬了能純靠薪水 支付起的真的不多(除非你是高階主管以上)尤其如果中途失業等等 房子立刻會被銀行法拍~~所以 多數還是地下經濟 或是投資客吧~~
月幻星空 wrote:我也很好奇 不過應...(恕刪) 有很多都是因為 小孩要結婚 幫忙他們出頭期款 讓小孩自己付房貸父母真可憐 辛苦賺了一輩子 還要幫小孩出這麼貴的頭期... 給那些炒房的賺....父母有時候也是逼不得已...為了小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