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新房,不蓋公設,直接便宜33~50%一定會賣到爆。

jason1688 wrote:
如題
將來新房子房子...(恕刪)



誰跟你見面就便宜30-50%
你應該沒買過房子吧


cougar2015 wrote:
中古10層大樓一大...(恕刪)

準備...?我家這邊附近的社區有泳池,在10多年前就關閉了
不知道是不是維護成本太高,住戶開會表決廢掉游泳池,就一直空在那
我女朋友租的社區去年泳池也關閉了
rx7-94137 wrote:
我家這邊附近的社區有泳池,在10多年前就關閉了
不知道是不是維護成本太高,住戶開會表決廢掉游泳池,就一直空在那

維護成本高,加上需要配有執照救生員,負擔的起的社區不多,而且使用人數極低,通常幾年之後,泳池就變成社區的裝置藝術,很抱歉,這也是建商拉高公設比來賺你錢的方式,KTV,籃球場,吧檯,健身房,撞球間,閱覽室...等也是如此。

建商會管你以後有沒有人使用嗎?
當然懶得鳥你,只要他能多賺一些就好。
kcgmaya wrote:



停車位都不用留...(恕刪)



不過很多退縮或開放空間是為了容獎,並不是為了住戶,但卻用二工把賺來的容獎灌回公設,這種不清不楚的狀態,才是需要被檢討。雖然現在台北/新北市的開放空間獎勵已經被取消,但其它縣市似乎還存有這些現象。
如果廢掉一些無用公設我願意
現在公設可以賣錢所以建商都毛起來加
動不動就30%公設
可是直有住戶會用嗎?
附近有大樓有游池 可是是乾的 大概沒人用吧
以前住的大樓有健身房
我一個禮拜用一次
看簽名簿一個禮拜用的人大概也只有十來人
沒在用的人公設真的是買辛酸的
要健身,游泳去公立運動中心一次只要50,100元
比買上百萬的公設便宜多了
實坪制好啊

這樣只有基礎公設的實用住宅就會變成主流

不會再一大堆灌水公設建案了
以後買房有兩張紙

一張是不能灌水的~~沒辦法灌在這因法律規定
但公設那就是另一張紙~也是要花錢買(所有住戶用的到的一起分擔、誰要用的誰就買)

ex車庫公設~想停車的還是會掏錢



不過黑心的建商~在坪數灌水這部分就gg了

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建材是賺回來就好了

天啊!!!!
看完了各位的討論文串後...真心覺得,我到底看了些什麼!?
公設這東西本就不該計入.應該算是基礎房價的附加價值.
就像某位樓主有提到國產車與進口車的概念一樣.
今天公設取消,當然價格肯定從房價上面疊上去.
當然消費者也不是笨蛋,總是挑對自己最有利的商品下手.
一來撥亂反正,不會有價格亂開的情形.明碼標價,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降低有同一路段的舊公寓華夏甚至沒有附加設施的大樓成交跟新房屋差不多的情形,因此在一片假象下.
大家都覺得老屋坪數實在,有價值不願更新.
而新房屋開開心心買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灌了一堆虛無的公設坪數.
大家擔心整體價格往上漲...現在是自由市場!你開太高,沒人買單.
在自由市場的情況下,總是市場決定價格升跌.建商無法隻手遮天操作價格.

因此,無限期支持政府去公設化,還不動產交易一個公平的環境.
台灣真是反智之島,你要實坪,不就把總坪數扣掉公設,陽台雨遮等..就得到了嗎?
要實坪單價,就把總價除上實坪,不就得到了嗎? 現在那個資訊沒有透露給買方呢?

有什麼差別? 怎麼會有人弱智到以為會有總價上的差別?

minhua0317 wrote:
還是一堆人搞不清楚狀況
公設的來源是建商灌水的嗎?
不是喔
你出入要不要電梯?要不要樓梯?要不要車道?
法規規定的避難空間在哪裡?
這些就是組成公設的元素

豪華的健身房、交誼廳,那是額外的公設嗎?
其實那可能就是法定避難空間

露天的游泳池、花園,那是公設嗎?
不,露天的部分是不計入公設計算的,那應該是屬於建蔽率的部分

建商也知道公設佔掉居家空間房子會不好賣
但為什麼公設比越來越高,從幾年前的24%到現在幾乎有34%?
追根究底還是從政府的法規來的
只要有出一次意外或天災
政府對逃生等的規範就會越嚴
越嚴就會造成這些樓梯電梯逃生避難等空間要越大
所以公設比才會越來越高

說真的,沒有哪個建商會喜歡在公設灌水
因為公設比越高民眾就越不買單
誰會沒事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恕刪)


沒錯
雖然我也討厭公設佔三成以上
但大樓的行情就是如此

大樓的公設要低到兩成多法規上不易辦到

至於建商動獎勵容積這塊很容易被檢舉
畢竟建商要賺錢能撈就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