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了一圈,還是買房投資抗通膨。

SBBLin wrote:
在這個版看了至少八年...(恕刪)

房地產是最穩當的投資,只要地點不差,下列舉出來我或家人朋友投資的成果:
1. 1973年中和中孝街11巷二樓透天土地19坪建24坪買19萬,現在1900萬。
2. 1975年中和安樂路的巷子二樓透天地50坪建50坪,法院投標49萬。1993年賣3000萬。
3. 1988年台北市和平西路二段新蓋大樓一坪12萬,現在一坪60萬。
4. 2003年延平南路大樓一坪22萬,現在65萬。
5. 2013年紐約皇后區長島市大樓一坪台幣70萬,現在140萬。
在李登輝當總統以前很難取得房貸,靠公家機關的福利委員會最多能貸到三成,當時利率15%,不像現在可貸七成而且利率1.6%。
所以勸各位量力而為,好地點的房產不要錯過,這是愚笨的人不用傷腦筋最佳投資方法。

Runawaytrain wrote:
按樓主提供的數字來看...(恕刪)


要考慮萬一房客繳不出房租,又不願意搬出去.
就算按時繳房租,還要考慮到房屋的正常維修花費..
等到你準備賣房的時後,如果賣不到460萬....

這個抗通膨,我覺得比較勉強....
通膨 也不會瞬間一碗飯變成好幾百 若錢真的多到沒地方放 我覺得你才會買個房子 感覺年收入也沒有破千萬的你怎麼對通膨有恐懼感?!
通膨不是年收千萬才要考慮的。
只要有存款的人,都會面臨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下降的問題。

我其實只是想存錢,但就算定存在銀行,雖風險較小,由於利率太低仍無法抗通膨。
也做過年投報率高的投資方式,但下場就是賠錢。

我並沒有把握目前這樣做一定會成功,只是目前看起來,算是比較有效抗通膨的投資方式。

sgleepapa wrote:
這是愚笨的人不用傷腦筋最佳投資方法


應該說是[懶惰]啦...很多聰明人反而懶的理財哩

今天大概是不會再有這種狂飆行情了(不過,十年前很多人也說會會再漲了).....

但是國的有一點年紀, 身旁看到的有資產留下的, 絕大部分還是房子...到不見得是投資收益不好, 而是你眼光(運氣)好不好, 更重要的是人的本性: 有點錢就不見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 不是亂花花掉, 就是想孔想缝想辦法賺錢, 十個有八個留不住
租金收益漏算了租賃所得稅

還有中山區老舊的電梯大樓

八大行業多 非自然身故事件多

可能不易長期有優質租客

這是樓主面對的主要風險

我是買了3.2%的人民幣定存
銀行交易匯差為0.2%
投資都有風險
人民幣、美元被低估的可能性大於房地產
其實我是認為台幣被高估了啦!
貸款投入風險更高的租屋市場
頭都洗了只能祝你好運了
運氣好每月-700
運氣不好每個月-15700
順帶一提:租約有公證嗎?
sgleepapa wrote:
房地產是最穩當的投資,只要地點不差,下列舉出來我或家人朋友投資的成果:
1. 1973年中和中孝街11巷二樓透天土地19坪建24坪買19萬,現在1900萬。
2. 1975年中和安樂路的巷子二樓透天地50坪建50坪,法院投標49萬。1993年賣3000萬。
3. 1988年台北市和平西路二段新蓋大樓一坪12萬,現在一坪60萬。
4. 2003年延平南路大樓一坪22萬,現在65萬。
5. 2013年紐約皇后區長島市大樓一坪台幣70萬,現在140萬。
在李登輝當總統以前很難取得房貸,靠公家機關的福利委員會最多能貸到三成,當時利率15%,不像現在可貸七成而且利率1.6%。
所以勸各位量力而為,好地點的房產不要錯過,這是愚笨的人不用傷腦筋最佳投資方法。


敢問大大有沒有2013年至今2018後的投資成果?
不然感覺就只是在講以前有房好棒棒,至今都翻兩倍百倍再漲
30年前我外公外婆在台北某區店面現在也翻好幾倍啦
賣一棟可在換好幾棟新房

依照你的說法,1973買的19萬,2018年原本的價格x100倍
在1900萬在過5年房子應該要變成多少萬了?
真的!!
所有的投資都有風險!!

其實我只是居安思危罷了。
我的收入在01應該不算高,我常看到這版有人是年收百萬、千萬的。

目前雖然賺不多,也有小孩要養,但我不敢不存錢。
只是想到風險低的定存,抵抗不了通膨。
風險高的又容易賠本。
所以就來試試房地產,也只能多做功課,盡可能的降低風險。

不過,也感謝大家對我的提醒。
萬一剛好失業沒收入又碰上房子沒人租沒人幫忙繳房貸的情況那樓主不就要去跳樓?

前兩天不是才一篇發文說他快不過氣了嗎?就是那個跟老婆離了婚之後要繳房貸還要繳小孩保姆費的那篇。

投資什麼都好,但在本金不是很多的情況下借錢投資的風險比一般吃飽了撐錢太多沒地方花的人高太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