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吵實坪制虛坪制的,真的不知道在吵什麼,搞清楚建築法規再來吵好嗎?

日本不動產購買,住宅類,是「實住實購」,他們不用花一毛錢購買公設,

建商與屋主也禁止將公共使用空間價格轉價於買家。

故台灣就是專吃老百姓。


我大安區蛋黃區有三間房子,市值每間約落在三千五到四千五百萬;未來都更後有機會破六千,只是我應該活不到那時候。

我喜歡買老屋,因為內部挑高好,實坪極高,雖屋齡都不低,但公設比不到5%,土地持分至少十八坪以上。

我是本地人,我看著每坪六十萬的新屋賣到一百八十萬,公設比一堆超過30%~45%,

居住根本沒正義。


我這十幾年看過至少兩百間房子,我們都是自住,不轉賣。

兜轉一圈還是回到老家周邊。


minhua0317 wrote:
一間房子42坪,另有公設18坪,建築連本帶利合計1500萬
用虛坪制,sales會告訴你,你買了60坪,公設比30%,每坪25萬,總價要1500萬
用實坪制,sales會告訴你,你買了42坪,每坪35.7萬,總價要1500萬,另有公設18坪


我覺得吵這個問題的人, 大約有一半會以為
用實坪制,買了42坪,每坪還是25萬,總價只要1050萬,另外免費可以賺公設18坪

如果sales跟他說, 用實坪制, 每坪會漲到35.7萬,
那些人就會說, 政府圖利廠商啦. 無良建商改用實坪制後趁機漲價啦, 我不管啦, 你要賣我1050萬啦, 房價每坪漲10萬, 買不下手啦

真左維 wrote:

誠然若都按照公定標準(如果有的話), 實坪跟虛坪只是換算方式, 但問題是由於虛坪無法丈量, 就成為房地產不透明的阻礙.

車道算停車位還是公設? 機車位併入車道還是公設? 防空避難室以車位計價還是公設單價計價?

之前還有雨遮可以拿來攤公設哩.

一樓店面跟一樓公設, 公設比都是33%, 是消費者傻, 還是建商掌握扭曲空間術?

每次看到基本公設27%起跳就快笑死, 那公設比22%的建案建照怎麼拿的? 送錢嗎?

不動產不透明, 就是提供詐騙的溫床. 不動產法規真的不難, 但有多少人有能力精力會去K法規?

實坪制的目標就是讓虛坪變成邊際價值, 讓購屋者心理可以評斷, 我願不願意為A建案較好公設實坪單價比B建案多5萬.

實坪制重頭到尾就是讓價格更透明更穩定.

至於改實坪制讓大幅下跌, 您就別擔心了, 整體的總價還是跟利息跟區域規劃有關, 改實坪並不會讓購屋者覺得更貴買不下去.
...(恕刪)


實坪制, 從頭到尾就是讓價格 更透明 更穩定.
實坪制, 從頭到尾就是讓價格 更透明 更穩定.
實坪制, 從頭到尾就是讓價格 更透明 更穩定.

這一句, 你說得真好 !!
這個就跟油價一樣,台灣地皮房價炒多高,是要拿來跟國外比較的。

實坪,就可以跟國外一較高效,看看台灣房價有多誇張。
燃料稅隨油徵收,就可以看出政府的油價有多貴。
Sagrado
小葉叔叔 wrote:
你只看到表面
沒去思...(恕刪)


問題的核心,就是建商投資承擔風險預計能賺到的錢,比買方認知想讓你賺的錢更多;而買方期待能撿到物超所值逼建商要跑路的倒店貨,這種佔便宜的心態亂砍價.在買賣雙方沒有合理價格共識的基礎下,目前的虛坪制,的確較可以有讓建商操作去玩一些數字遊戲的空間,達成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數字而完成買賣.

實坪制讓建商玩數字遊戲的空間減少,消費者要學習接受房價比想像中更高的心理準備.

建商計算的原則很簡單,就是拿出來投資的錢,預計若干年後回收的利潤如果沒有達到某個成數以上,就不值得去冒這個風險(有夢最美,說服股東加入投資,但景氣不好能完銷達成預計目標的案件其實不多,不然就大家都來投資當建商,又沒有資格門檻).要制定真正能降低房價的政策,要從保障建商獲利比例的角度來思考.建商不是做慈善的,沒有預計獲利是不會進場;而殺雞取卵的做法,只是讓經濟進入寒冬而已.




minhua0317 wrote:
沉寂了一陣子,公設...(恕刪)


你寫的這個根本就是個假議題

今天若總價低,誰會在乎公設比??

回到台灣實況,為何總價會高?我們憑甚麼高?

折合人民所得,台灣房價其實已經是高到誇張的了

更別說我住的桃園這5-8年內還有漲幅250%的房子了!!

我個人認為,房價這件事若解決了,實坪虛坪也將一併被解決
xallen wrote:
不知道在吵什麼?當然是在吵實坪制對買房的人比較有利啊。
公設本來就該符合法規,公設好不好應該是建商當做建築的附加價值來看。
建商的成本用實坪制,就是一開始的單價會比較高。
但是開賣之後的漲跌,對總價來說就差很多了。
1坪漲10萬,假設實坪制70坪,虛坪制100坪,總價就差300萬了。


為什麼會天真的以為實坪和虛坪漲價時,每坪漲的價錢是一樣的.

如同高價的股票和低價股,被限制每天最高最低漲跌價差是一樣的嗎?

當虛坪制100坪,1坪漲10萬,共漲了1000萬.

實坪制70坪,也會被限制一坪只能漲10萬?屋主或建商不能主張1坪要漲15萬以上?



寫得很好很清楚
難得01的好文

minhua0317 wrote:
沉寂了一陣子,公設...(恕刪)
樓主+1

本來就是這樣,天真以為實坪制之後房價能壓低,太天真了。

實坪/虛坪只是表達方式問題,好啦就算都不用登記坪數,以圖面現狀交屋,也是同樣意思...

假設我蓋整棟大廈,共100戶,總建築成本48000萬元,總坪數為4800坪(含公設虛坪),或是3500坪(室內使用實坪),會因為二者表達方式不同,建築成本會有價差嗎?

依虛坪來算每坪成本48000/4800=10.0萬,
依實坪來算48000/3500=13.8萬,
這樣懂嗎?那個1300坪的公設,建商會送我嗎?當然不會,我想蓋更多公設,就必須付出更多錢,
然後房屋稅問題亦同,怎還有人以為實坪制,稅金會更省,我蓋更多娛樂公設,政府當然會核定更多的稅,
我家小妞蛀牙了~
實坪制:室內30坪賣你1500萬:一坪50萬好貴,再看看.

虛坪制同樣的房子:含公設42坪賣你1500萬:附近老公寓42坪也開價到1200多萬,而且還少了公共交誼廳健身房.嗯,簽了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