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BBB3102 wrote:我覺得這個不準因為 20年的租金估算一樣未來不知道,那看過去20年歷史,相同地段房子 就是1萬7 沒漲過嗎? 時代背景不同光基本需求面來看過去20年人口不斷增加未來20年人口不斷減少未來租金房價能持平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dnalvqrq wrote:一個是租20年,還...(恕刪) 買了 就是自己的嗎? 錯~~中華民國政府 萬萬稅~~不繳稅 ~~下場還不是變成政府的~只是掛你的名字 讓你變成管理員而已~~蓋得不好 還跟你說 有礙觀瞻~ 空地閒置 還要負責管理清潔 要不然環保局還可以開罰~倒不如 直接和共產黨一樣 出租給你的 ~~
清流達 wrote:2017年發表了篇...(恕刪) 2個問題點1.貸款利息不是那樣算的2.480萬不用還嗎另外你說貸款買房比租房每個月多花17500元17500*12*20=420萬買房的過20年後繳完房貸租房的過20年後多出420萬可花夠你再租20年也就是說你現在買的這棟房子要住滿40年才會贏過你租房40年(後20年的房屋維修費跟稅金我沒算)(其他外在因素都不考慮的情況下)然後獲得40年的老屋一棟不過說到這裡我還是要強調一點如果不買房那每個月多出來的17500會花掉不會存不會投資的人我還是建議買房
房地產的問題在於,從投資的角度看,當整體市場走空時,流動性不佳的情形會特別明顯,而且週期長,漲也漲好幾年,跌也跌很久。以至於真的缺錢被逼著賣的時候,除非價格一下子Down到底,要不然很難找到買家換到現金,如此一來,帳面上的紙上富貴,就會蒸發大半。但人真的會缺現金而賣房,通常整體大環境肯定也是相當差。當然一般的自住客,房子本來就會一直住下去,很少有人會因為預見房地產將走空,就把現在住的房子賣掉,然後高檔出脫,換成租房子住,等待另一波低點再回頭買房子。再來就是,如果你這樣子做,交易成本在房地產交易是頗高的,在股市中,可能交易10次,才會感覺到交易成本的存在,房市交易,每買賣一次稅金、房仲佣金、零零總總的都頗為可觀,房貸利息支出,也可能要從頭來一次。再來就是,租房子,和買下房子成為自己的"資產",並非不會產生額外風險,就像股票投資,個股有公司經營成敗、產業興衰的風險,指數被動投資有整體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當買下房子後,房子也可能出現損壞、遇上火災,甚至地震全倒,房子不能住,但房貸還沒還完的情形,這造成的損失不可謂不大。其他小問題也不少,比如住進去幾年後,搬來惡鄰居,房子因為是買的,無法說搬就搬。但租房子選擇換個居住環境的成本低非常多,如同股票,即便你5、6百萬投進去0050,想明天開盤後採取現金為王的策略,大概花10分鐘就能拿回現金了,但是賣房,通常得耗個3個月到半年,市況差,大環境景氣又不佳,甚至又有惡鄰居在旁,想堅持理想賣價的話,拖個1年以上還賣不掉的比比皆是,但這種狀況下越拖賣價越差。經濟學ABC,價格由供需決定。單純由剛性需求成長,造成的價格上漲,是正常通膨,由市場中因低利環境,產生出來的過剩游資,創造出來的需求增加的價格上漲,則屬於泡沫。作用力=反作用力,也等同俗話說的禍福相依,很多利弊得失,是要先看遇到什麼樣的環境,才能決定是福還是禍。如同投資商品的警語,過去績效不等於未來績效。
lucky750316 wrote:0050每月投入17000起始日期設在2007年10月1號,金融海嘯前最高點到現在年化報酬率還是有6.6%..(恕刪) 那我的006205 >< ....我選錯股了...
清流達 wrote:0050嗎? 那也...(恕刪) 補上其他幾個試算的日期點2003年6月30開始每個月投入17000一直到2009年1月1號,年化報酬率是-12.6%。可是如果繼續堅持每個月投入17000到隔年2010年1月1號,年化報酬率就會回到6.1%。如果是在2009年1月1號開始每個月投入17000到0050直到2019年1月1號的年化報酬率是6.72%金融海嘯後最低點開始定期定額投入的年化報酬率只比海嘯前最高點開始投入高出0.1個百分點如果心理上能忍受住市場的波動性定期定額投入0050的話那長期來看年化報酬率是可以有6%以上的。開始投入的時機點對報酬率的影響則幾乎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