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都拆除,台灣就成了文化沙漠。難怪民眾毫無自信,崇洋媚外。我們的子孫,不知道脊飾、牌頭、托木、藻井的意義,不知道先民篳路藍縷,包容接納,才有我們這一代豐富、多元、安定的生活。只是,我們也不忍苛責古蹟屋主,政府只要把浪費掉的預算(例如凱子外交),撥給文化古蹟維護,甚至買下古蹟,就不會讓古蹟的屋主陷入兩難了。看,說來說去還是錢的問題。
ldw406 wrote:歐洲國家有大量的古...(恕刪) 稍微查了一下網路,簡單來說,就是歐洲各國政府全盤長期考量,然後預算沒有在省的維護是政府的事,有專門的部門跟特別培育的人員,不是原本的屋主要全盤負責...政府不是指定古蹟就收工了,而是後續繼續投入各種資源確保古蹟能夠得到適當的養護(包含直接畫出戰爭時的禁炸區....這個應該算歐洲各國的一種默契。甚至連如果真的整棟被炸爛,如何原貌重建的計畫都預先規畫好了....巴黎聖母院大火的起點就是修繕工程的工地內,然後未來據說有打算利用現有的3D模型(刺客教條製作公司那個)來規畫後續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