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cingra wrote:
您引用的銜接表我連不(恕刪)
客觀來說,台灣這幾十年來, 隨著時代的演近, 台灣地區:
平均所得提高了。
貨幣發行量是大幅增加了。
平均物價是上漲了,但各類商品漲幅差距大,有些甚至還下跌了。
簡單來說:
成品類商品漲幅不大,有些甚至下跌。如衣服、鞋子、家電...
食物類漲幅大,而這類東西又無法長期囤積。
房地產漲幅也大,但漲幅並不穩定。因為金額高,所以最有感。
楊金龍直指「低薪高房價」病灶來自投資不足的惡性循環。
回顧台灣這些年來的投資率,赫然發現,前一次投資率高於儲蓄率,已經是1980年、整整40年前的事情。
1980年之前,台灣投資率3字頭不算少見,尚可與儲蓄率平起平坐,過了1980年這個分水嶺,便一路走弱,甚至2000年過後,連25%都不復見。
主計總處官員分析,投資率一直往下走,與1980年代台商大舉西進,產業外移、投資也跟著往外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官員坦言,投資是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隨著這波產業外移,經濟動能也缺了一角,導致台灣原本經濟成長率多能高於全球經濟成長率,慢慢轉為低於全球平均。
另一個關鍵轉折點是2008年爆發的金融海嘯,從主計總處數據也可看出,金融海嘯過後,企業儲蓄快速攀升,意味企業滿手資金,卻未用於實質投資,很可能流向股市及房市。觀察台灣近10年投資率,2013年至2018年間都在20%至21%附近擺盪,美中貿易戰爆發後,2019、2020年均站上23%;根據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投資率更將上看23.47%,為近11年最高水準。專打臉 wrote:
真正帶頭炒房的是政府,
與其期待政府打房,
倒不如期待解放軍快打過來,
換一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