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長年以來的問題其實是:『產業未升級』、『學無所長』
當一個國家的產業一直沒有升級時,它在國際間就沒有競爭力,接下來就只能拼所謂的C/P值,也就是低價搶客戶。
那為什麼產業無法升級呢?很多人推給政府法規、推給老闆,但實際上還有很大一部分,卻是勞工自身。
本土企業要找研發型人才,當然就是以自家國人為主,但這點卻牽涉到上面說的,學無所長…
而當公司企業研發不順利時,就會一開始說的削價競爭,進入到這種惡性競爭階段時,公司內部當然就是試圖削減各種支出,例如最典型的勞工薪資。
這時本土勞工在學無所長的情況下,便會再更產生眼高手低的結果。
簡單來講就是『自覺都花了錢讀到大學、研究所,於是不想從事低階行業,尤其這些低階行業還被削了薪資,但要從事高階行業,實際上根本沒學到啥實質技術,想從事也沒辦法』
然後也就是這樣雞生蛋、蛋再生雞的惡性循環。
要解決這個情況,其實也就是喊了無數年的『產學要重新接軌、技職也要重新重視』,但造成現況…其實也就是『萬般階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太過度深入整個台灣風氣,要談改正…這太奢望了
外勞並沒有本勞好用. 本勞可以用國語溝通, 交待事項並不會有錯誤. 且老實說如果願意, 本勞真的比較耐操.
但, 會聘請外勞不過圖的一份穩定. 工作效率不好 但穩定, 非常願意加班. 這是外勞優點.
再來, 逃跑外勞, 肇事外勞問題. 由於政府薄弱的政策, 執行力. 導至無法確時追蹤每一個入境的外勞.
逃跑的外勞根本找不到, 根本就是放疫, 治安破口.
在路上外勞行車肇事, 根本無法如期拿到賠款. 但台灣人必須負擔相對比例賠款.
移民可以履行台灣應該附的法律責任, 以及稅務. 個人覺得是好事!!!
至於年輕人競爭力, 就不好說了. 啃老得繼續啃老. 從事正當行業賺大錢的年輕人大有人在. 且不再少數.

個人積分:20725分
文章編號:83649781
八月二十 wrote:
每個人身上都要穿衣褲,都要背包包,那你身邊有人在做紡織、針車、布料加工嗎?
我相信就算有也是少數,這種每個人都必備的物資,卻是少數人做的工作,為何?
因為沒人要做! 或想做的人不會做,也不知道去哪裡學技術!
台灣必須大量開放外勞,恢復工廠加工生態,台灣人才有機會有更多的中或中高階工作
不然以現狀來說,你要做這種工作只能外派了
這是不正確的,首先,你要先理解一些事情。
工作,必然分為勞動層及管理層。
若大量開放外籍勞工呢?包準一堆工廠樂意用外勞來補缺口,但…補的真的只有缺口嗎?
現實是會產生的是更多的排擠效應,就是『既然在勞動層可以大規模使用外籍勞工,那為什麼我們公司還要任用本土勞工呢?』
是的,工廠開工了,一些台灣人有機會作中高階管理層的工作了,但排擠掉的是原本作還願意從事勞動層工作的本土勞工…,而這些人在作為本土勞工的同時,也是社會的中層、底層份子,以此形成台灣更大的貧富差距…

個人積分:448分
文章編號:83650264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