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買蛋黃區還是蛋白區?

不能說每個人都是,
但多數的人在自身能力許可之下,
應該都會想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跟所愛家人的窩.

至於要買蛋黃/白/殼/盒,
每個人每個家庭更是有不同的考量因素跟取捨, 這沒有對錯.

但若不受生活所限 (小孩, 父母, 工作, 投資, 不愛都市環境),
能買蛋黃一定要買蛋黃,
漲得穩跌得緩.

我個人在疫情期間因小孩需求,
得從三房換到四房,
短期我不看房價的波動,
只看自己扛不扛的住.
面臨的抉擇是蛋白文山區的全新大樓,
或蛋黃大安區的中古華廈.

誰會不喜歡住新蓋的房子?
但最後我還是買了忠孝敦化站的中古華廈,
蛋黃中的蛋黃.

若看遠點, 人生苦短~
TIME IS MONEY~!
現在小孩們可以多睡點,
走路送他們上學之後,
還能回家跟老婆從容的吃頓早餐打屁再去工作.
每天減去一小時從蛋白區的通勤時間,
長期累積下來對大人小孩的 身/心/靈 是差很大的.

除了愛,
時間才是人生之中最珍貴的資產.

另一方面,
與其說買中古老屋,
不如說是買塊保值的地~
台北市東區近幾年商業沒落,
但生活機能依然超方便,
反過來說, 自住的生活品質反而是提升的.

未來就算東區 Retail 不再復甦,
但它的地理位置依舊精華.
今後無論台北市的政經發展重心翻轉到哪裡,
大安區+藍線還是位處四通八達的台北市中心點, 不會離太遠.

再來台北市東區若有任何能夠都更的機會,
建商們不搶進嗎?
無論當時房市趨勢往上或往下, 都會搶翻天.
附近的正義國宅都更案, 僑安新村都更案, 身價馬上不只翻一倍.
那到時都更條件看什麼? 當然是看地~

我買房不會去押寶期待或做都更白日夢,
但做決策要把任何的可能性都考量進去.
當有一天政府終於有魄力了, 或天災真的來了,
建商們在台北市應該就是首從既貴又舊的大安區開始認真都更.

台灣因早期的臨時都市規劃不夠完善, 是非常需要都更現代化的,
盡管現行法規之下要推動都更是困難重重,
仍終究會是必經之路.

就來看看若某天來個接近7級以上,
震央位於台灣本島內靠近台北的淺層地震,
台北市會要倒下多少間的老房子? (無詛咒之意, 天祐台灣)
但個人覺得身在台灣遇到這樣的地震來襲,
應該不是 IF, 是 WHEN.
就算我們碰不到下一代也遇的到,
屆時就不再會是那部分貪心的一樓或頂樓釘子戶說了算.

不過蛋黃區中古屋真的要好好挑.
蛋黃區有很多被老人糟蹋的房子,
我看了差不多120間左右才出手.
到後段幾乎只看 國泰/太平洋/大陸 等等較知名建商蓋的中古華廈.
房子蓋得好不好幾十年下來屋況會天差地遠.
早期筋骨肌肉好的房子沒有偷工減料蓋得很札實,
雖然比不上 SRC, 重新裝潢後也是能住得安穩舒適.
這也是我為何不買土地持份更多的老公寓的原因之一,
公寓大都是名不經傳或已消失的小建商蓋的, 建築品質太難掌握.
買不起新房子也至少把天災風險盡力降到最低.

今年地震頻繁又有幾場暴雨,
經壓力測試過後目前對自己的選擇挺滿意.
唯一缺點覺得這邊住戶年齡層偏老~
整棟像我們40歲上下的年輕家庭沒幾戶,
管委會是有做事但就比較古板.
只能告訴自己這棟似乎風水好~ 住在這間應該會很長壽

單純分享個人購屋思維~ 勿戰.
當前進入升息循環,
未來兩三年的大環境日子不會好過.
願大家都能顧好所愛的家人安然渡過,
共勉之~
lawtaipei
很好的經驗分享
獨孤求鞭 wrote:
蛋黃都看不懂價值的人(恕刪)


口袋都沒錢買不起
為什麼要真的看懂呢
選擇是一種價值,它賦予我們控制自己生活方向的權力。
Peakstar wrote:
不能說每個人都是, (恕刪)


老房還有一挑選重點

地主自建!!!

沒聽過那個年代自己要住的房子還偷工減料

鋼筋混凝土沒有在下料手軟的

這麼多年過去,地點還是不敗的道理就是有人看不懂,或裝看不懂……
如果買得起蛋黃為何要買蛋白呢
etjan64 wrote:
老房還有一挑選重點地(恕刪)


同意啊~

偶爾有看到一些自建華廈,
尤其一層一戶的那種都會特別留意,
不過在我看房那時期所看到的內部條件 (格局, 採光, etc...) 都沒有達標的.

買房真的要緣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