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李光耀先生若是台灣總理

華文化病毒感染區價值觀唯脫中入歐美,別無選擇!
彎道小三/小四 /小五/ 6輪水陸仔 設計開發 造物者
是衊視魯空

不是汙衊新加坡
A咖錦衣衛 wrote:
新加坡6所大學共學生約13萬人,等於每年學生3萬多人,換算台灣2000當年度出生30萬多人是1/10
換算讀書成績每班35人等於前三名,自己從小到大甚麼成績自己知道,就不用再想新加坡是你能去的地方,這輩子跟你不會有關係的

你的計算完全沒有考慮到兩國的人口數量差異,這種邏輯?

新加坡人口是台灣的四分之一不到

而且新加坡人口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永居的外籍勞工

新加坡公民跟永居只有400萬左右,台灣的五分之一不到

新加坡讀大學的難度當然比台灣高

但是絕對跟你計算的結果差很多
goodpig wrote:
新加坡公民跟永居只有400萬左右,台灣的五分之一不到

新加坡讀大學的難度當然比台灣高

但是絕對跟你計算的結果差很多



跟之前我考大學時差不多啦.

新加坡永居公民400萬, 大學生13萬. (13萬這數字我不知道, 是前面網友說的)

大學生佔新加坡永居公民人數 3.25 趴



過程哥當年考大學時, 不知道大學生多少個, 只知道大學只有四五十所, 算50所好了.

平均一所大學算1萬人(還高估), 那大學生約50萬人.

當年台灣人口算2千萬好了.

大學生佔台灣人口 2.5 趴



過程哥的年代沒比較軟........

可惜.....
當初兩蔣 沒把台灣變蔣家的~

不然魯空們現在就爽了!
只是個過程 wrote:
過程哥當年考大學時, 不知道大學生多少個, 只知道大學只有四五十所, 算50所好了.
平均一所大學算1萬人(還高估), 那大學生約50萬人.
當年台灣人口算2千萬好了.
大學生佔台灣人口 2.5 趴

過程哥記錯了吧?
過程哥六年級的話, 考大學當時錄取率不到五成(小弟也是六年級)
當時大學聯招考試沒記錯的話應該是10~12萬人
也就是同年齡大概只有不到三成的人會考大學
然後這不到三成的人又只有四成多不到五成的人有大學念
大約是4~5萬, 然後大學四年再粗估乘以4
加上醫科, 留級, 其它非聯招的, 了不起2x萬吧, 碩博士沒統計
然後當時的"大學"只有2x所, 而且國立比私立多
那些啥XX學院還沒升級的不算, 雖然它們的學歷也算是大學生
換言之
當年能念大學的, 讀書能力大概差不多是同齡的前10%左右
常態分班一樣班上前3~5名差不多(當時中小學一班應該是4x個學生)
新加坡怎樣我不知道
台灣當時確實沒有比較軟, 現在的話就呵呵了
路人39 wrote:
當時中小學一班應該是4x個學生


我六年級的.

念的小學, 我們班一班56人, 一個年級12班.

路人39
我在台北市, 一班人比較少一點
房市小熊
我念的小學 一班45人 一個年級9班 原來一路少子化[鬱卒][鬱卒][鬱卒]
路人39 wrote:
然後當時的"大學"只有2x所, 而且國立比私立多


我真的忘了.

當年國立的就台清交成, 政大, 中山, 中央, 中興, 忘了有沒有中正, 三間師大 (北師大, 彰師大, 高師大), 一堆師院(南師, 中師, 花師, 北師, 東師, .....), 沒有地名大學(高雄, 台北, 宜蘭, 嘉義, .......)

私立的就, 東海, 東吳, 輔仁, 中原, 淡江, 文化, 靜宜, 逢甲, ...這些老牌私大.

比較新的私立就, 元智, 華梵, ....

當年填完文化靜宜, 之後就沒得填了.

現在後面還有一大串可以填.

只是個過程 wrote:
當年填完文化靜宜, 之後就沒得填了.
現在後面還有一大串可以填.

聽說現在的公立大學錄取率已經四成多了
這代表什麼?
代表我們那個年代吊車尾私大的放到現在都是公立大學的學生了
萬物漲薪水卻不漲, 和這個也是有些關係
當主管的當老闆的這幾年看新進人員的程度應該都很有感
在大專院校教書的則更有感
因為進來的學生的越來越難教了

只會幻想和酸人還會什麼?
高門大屋
[0分]恭喜你這輩子到現在都還在付錢租屋→祝你永遠買不到也買不起房。刺激你一下看能不能改變你的窮人思維上進一點,不然你帶著一堆寵物下次被房東趕出去的時候,很多房東不會想要跟你寵物條款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