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306 wrote:
我個人一直以為, 房子跟車子都是差不多的東西
重點在於其功能性, 安全性及舒適性
有些思想僵化的人會說, 屁啦, 土地有稀缺性, 車子就只會貶值~ 我只會回你, 如果你沒脖子僵硬症, 請你抬頭向上看天空, 對, 土地是固定的面積, 但上面的空間, 無限!
所以請不要只騙人說, 土地有稀缺性, 所以房子的價值有多高; 說穿了, 在每個大樓內的房子, 每一間房子的土地持份就那麼一點, 土地佔比價值, 能有多少?
好, 切到主題, 如果各位台灣人就是覺得自己的房子有多值錢;
那我們從一個點來看台灣的房產是如何的泡沫化, 一樣跟車子相比對
請問你的房子每年花多少保險費?
對呀, 車子要保險, 但房子到底需不需要保險? 火災險, 地震險, 淹水險 (如果有的話) 有買好買滿嗎?
各位正在看這篇文的鄉民們, 試問你今天擁有了一台 1000, 2000 萬甚至費用更高的豪轎車, 跑車, 你敢不為它買相對應的保險, 然後, 每天使用它?
那放到房子上, 特別是台灣的房子普遍都老舊了, 而不管房子有沒有老舊的問題
你有為你的房子買足夠的保險, 萬一隔壁鄰居火災了燒壞你家, 你可以老神在在的說, "安啦, 我保險全賠沒關係, 包含房子本體跟屋內財產"
沒有~ 我還沒看到台灣人有幾個有這麼做的
背了一輩子的沉重房貸, 叫你 "叫小賀" 結果, 這幾十年來你房子的保險是零或趨近零, 就好比大家都擁有千萬級跑車而絲毫沒有買, 相對應的保險
台灣人這是啥天大的國際笑話?
只有泡沫才不需要為其買保險; 但別忘了你買房可是白花花的真實銀子!
銀行也真是的, 把民脂民膏的存款挪去給人貸款買房子, 卻沒要求要有相對應的足夠的保險費用?
還是內心裡普遍台灣人就是精神錯亂症; 我的房子就那麼有價值, 但它沒有被保險的, 價值?
動產和不動產的擔保能力就顯示他們的價值不同了
講那麼多有什麼用
往上的空間怎麼會是無限
建設的成本會隨著高度越來越高
還不是一層加一份價格
而是會階梯式上升
高樓層和低樓層就是有價差
你不過是把平面價差
轉化為高度罷了
真的有這麼多如果
人們的需求只不過轉向追求高樓層
這時是不是又要講樓層正義了?
並且對岸用建高樓的方式來堆高土地價值
進而推動經濟力
這個你隨便查都有的資料我不多說
此外大樓的各式民生水電需求
還有出行的因素
所以制訂了容積率
那限制就是基於道路與大眾交通運輸建設的運輸量
又不是養雞場全部關在籠子裡面餵食就好
規劃不良的地方
一次就讓你嚇死
例如曼谷
其實你不認同你就買郊區一點便宜一點的就好
另外就是你也可以不要買繼續租
不需要總是認為眾人皆睡你獨醒
世界上的規則
存在自然有他合理的地方
當發現路上大家都逆向的時候
最好先看一下自己是不是才是逆向的那一個
想要逆天改命
99%的人都做不到
不信的話
你現在去買張彩券就知道了
總而言之
人類社會甚至是動物世界
從來就是在比較“我有你沒有”或是“我會你不會”
就算真的推倒了一個基準
只是產生另一個新基準而已
就像是以前人結婚可能有所謂的老三樣
到現在有所謂的三機
如果你還在講你家有腳踏車、電視機
會有人把那個當成條件看待嗎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