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錦句#1]自住沒差

frisk wrote:
自住沒差,那買東西 ...(恕刪)


竹科的從業人員真另人羨慕,夫妻兩約二年的收入就買的起全額新竹的房子,是最幸福的一代.

台北很難想像.

看樣子網路上都是年輕人

能再活幾年的因素真的沒人考慮.
lee01 wrote:
所以留著現金放口袋,至少不會賠錢...銀行還有點小利息..

是沒錯...

不過不也是沒賺到...

我想每個人的平衡點不一樣,需求點也不一樣

所以等未必不是好辦法,但也未必是個好方法

滿手現金...更不是最好的方式...單單通澎就吃不消了

不動產還是比較保值得一種方式投資
30kperm2 講的話 十分中肯
畢竟等待也是有成本的
如果不在意時間成本的話 房市現在看空可以多等等
很急的人 就...看看口袋夠不夠深 夠的話就買吧

dove wrote:
是沒錯...
不過不也是沒賺到...
我想每個人的平衡點不一樣,需求點也不一樣
所以等未必不是好辦法,但也未必是個好方法
滿手現金...更不是最好的方式...單單通澎就吃不消了
不動產還是比較保值得一種方式投資...(恕刪)


保值,買到高點欠一屁股債再加計你的利息時,
不見得每個人都有能力解決...如果工作再不穩定的話...
這應該比通澎還令人吃不消...
你說不動產還是比較保值得一種方式投資...前提是你買對時機,工作又沒意外...
而且如你所說的,你既看不準後市,又無法保障工作的前提下...不如現金放口袋才是王道...
kanting wrote:
看樣子網路上都是年輕...(恕刪)


能再活幾年的因素真的有考慮.

怕買貴了,受不了燒炭自殺就少活好多年 ,多不值得啊!


flashman1 wrote:
A跟B努力打拼賺到了...(恕刪)

您這樣太客氣了啦, 應該是B在租屋3年後遇到全球流感, 只用10萬塊就買到跟A相同的房子, 淨賺數百萬....

所謂的自住沒差, 基本上是衡量過自己的還款能力OK, 地段OK, 房子OK, 之後就可以下手買, 不要去想以後到底是漲是跌, 因為也沒人知道, 請問如果真的知道房子會跌, 誰會現在買? 如果真的知道房子會大漲, 借錢都要借去買了, 怎麼會考慮? 問題是沒有人知道! 所有的結果都是事後諸葛!

其實大部分的人買房子都是用投資客的心態在買房子, 難道設定一個價位到的時候真的買的下手? 我朋友那一種的就真的叫自住沒差, 800萬買(已經是區域最高價), SARS跌到600萬, 現在1100萬, 不要跟我講"如果她等到"SARS時買不是多賺200萬!
lee01 wrote:
保值,買到高點欠一屁股債再加計你的利息時,
不見得每個人都有能力解決...如果工作再不穩定的話...
這應該比通澎還令人吃不消...
你說不動產還是比較保值得一種方式投資...前提是你買對時機,工作又沒意外...
而且如你所說的,你既看不準後市,又無法保障工作的前提下...不如現金放口袋才是王道...

您說的也沒錯..

只是以你回我的兩篇看來...你的認知是房市一定跌所以你所想的都是跌的看法

家人多年前 7-8年吧...買間汐止那的房子...當初也只是簡單的有自住這需求而已...

如果要算現在大約應該有 50%-60%的獲利...不過沒什麼用...因為理由就是那只是自住而已...也沒打算賣

也算運氣好...那裡就算淹水不會被淹到,但是算會被水包圍吧

價格高高低低... 真的要買在低點...難...

等...人就是這樣...100降到90會等他降到80...降到80會想等他降到70...

之後...除了等還是等.....
dove wrote:

只是以你回我的兩篇看來...你的認知是房市一定跌所以你所想的都是跌的看法
...(恕刪)


我看的是使用最小風險得到最大收益率...
就因為不能買在低點..我又何必一定要買呢??
我要算的是機會成本..和風險因子...
錢有太多投資管道了...我可不一定要放在看不準的房地產上面...
至於您認為8年才50-60%的收益,再你賣了才知道是不是50-60%的收益...
萬一買家殺個價,變成20-30%的收益,加上變現性又不好的情況下,
對我而言8年50-60%不是很高的收益,又要冒這麼大的風險...還得看運氣
還是留給像你這樣的高手去賺好了...
照你的邏輯,您應該繼續買下去才對...反正你也可以繼續留著自已自住才對...
套一句目前的理論....自住沒差...您不用再等了..多買一間吧..再等跌您也不敢買

lkk77 wrote:
能再活幾年的因素真的...(恕刪)


很對,所以是年輕人的考慮.
因為可以活的時間還很長.這樣就對.
不知設定為跌多少比例會燒炭,5%,1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