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 為什麼要交易透明?


innouid wrote:
請問一下,
您覺得, 實價課稅, 是指: 房屋稅? 地價稅? 土地增值稅? 交易契稅? 還是額外再多一種稅?

個人覺得, 除了土地增值稅 算是漲價歸公 之外,
房屋稅/地價稅, 課稅的對象, 不分富人/窮人, 可能沒有實質幫助, 反而增加一般人的負擔.


換個角度想,一般老百姓,只有一間房子,其實稅金繳的不重...

但投資客和建商呢??他們可能有數棟,數十棟,數百棟,就差很多了,所以,我寧願我一棟被課稅來換他們數十棟數百棟被課稅,哈哈...

innouid wrote:



恭喜了, ... 3個月, 就有這樣成績, 真好.

開價六成, 一般行情推估.


你去看中和左案的開價好了,那裡....現在就算砍6成,也不一定划算,呵呵...

所以,透明化還是有好處的,起碼建商不會開那種芭樂牌價...
innouid wrote:
這應該是供需的問題,
台灣太多房子是"不急著要賣的",
這些屋主, 會給房仲賣, 大多是隨便賣看看, 價錢自然會開的高. (沒賣掉當然也無所謂的心態)

真正要找便宜的房子, 要多找, 也要有運氣, 遇到一個"很想賣掉房子的"..


會不會搶手, 很大一個原因是價錢,
屋主不急著賣時, 它為何價錢要開低...


所以我說英國的仲介碰到這種「不急著賣」的屋主、超出市場行情的價錢,應該根本就不會接受委任

因為買主看一看附近其他實際成交價,就知道開價太高,連出價都不想出。仲介自己想也知道這房子短期內根本賣不出去。既然賣不出去,仲介還接受委任、花時間帶人去看豈不是浪費自己時間?

這跟「供需」一點關係都沒有

英國仲介六日不上班,每天五點就下班...看房子是上班日中午吃飯時間約仲介帶看,不然就要自己請假了
http://phecda.blogspot.com

msiwilliam wrote:
換個角度想,一般老百姓,只有一間房子,其實稅金繳的不重...

但投資客和建商呢??他們可能有數棟,數十棟,數百棟,就差很多了,所以,我寧願我一棟被課稅來換他們數十棟數百棟被課稅,哈哈...


只有一間房子的一般老百姓能繳得起的稅金也不多....

msiwilliam wrote:
換個角度想,一般老百姓,只有一間房子,其實稅金繳的不重...



johnnyw0719 wrote:
只有一間房子的一般老百姓能繳得起的稅金也不多....



繳的稅金再怎麼不多, 若以後要多繳稅, 我也不願意..

投資客, 政府要怎麼抽稅, 是它們的事, 不要把一般老百姓也算進去..

msiwilliam wrote:
現在就算砍6成,也不一定划算,呵呵...

所以,透明化還是有好處的,起碼建商不會開那種芭樂牌價...


若是新建案, 建商想法不同,

砍六成還不划算, 那大家要聯手不要買...
(問題是, 還是有人覺得OK... 價值觀的不同.)

透明化, 對於建商的新屋開價, 沒有很大的直接關係.
(它的東西什麼都是新的, 它才不跟二手房價來比)

erskine wrote:
既然賣不出去,仲介還接受委任、花時間帶人去看豈不是浪費自己時間?


我是不知道, 仲介會不會接受委任,

只是事實上, 就是有人會把房價加高來賣,
我相信, 一定也有人去看...

再重申, 每個房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或許, 它真的有它的價值, 送家俱, 送裝潢之類的,

價格, 超過預算, 當然可以不要去看, 但是
沒有看過, 沒必要直接下結論"東西好不好"..

對於仲介來說, 它若接受委任, 那代表有那麼一些機會,
它要賺的是佣金, 沒成交就沒收入,
在台灣市場, 價值高的房子, 一樣有它的市場, 而買方, 也不會只是錢太多...


innouid wrote:
若是新建案, 建商想...(恕刪)


真是認真,對一各放3各月等委託合約過期再談的認真,你還真是了不起,3各月隨便一各案件都是天天跑出來,等3各月死守不如去找更多還比較有效率多了(

erskine wrote:
這跟「供需」一點關係都沒有


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
所有的交易行為, 都是 供需的問題

有供給, 有需求, 達成交換的共識.. => 交易行為

有房子(想換取現金), => 有房子的供給, 有現金的需求
想買房(有資金可用), => 有資金的供給, 有房子的需求

接下來只是 價錢的問題, 房子有沒有適合的問題,

常常有人在說, 沒有賣不掉的東西, 只是價錢的問題...
大家多是以錢的角度來看, 貴與便宜,
也應該, 以房子本身的角度來看, 它的價值在哪...
(另外, 也應該考慮買房子所產生的附加價值)


有想要買或賣房子, 都是"供給/需求"的問題.

innouid wrote:

若是新建案, 建商想法不同,

砍六成還不划算, 那大家要聯手不要買...
(問題是, 還是有人覺得OK... 價值觀的不同.)

透明化, 對於建商的新屋開價, 沒有很大的直接關係.
(它的東西什麼都是新的, 它才不跟二手房價來比)


建商開價不和二手房比,如果一個建案開價70,但週邊公寓開價只有25,有沒有比價效應?

新建案好處是社區化,現代化,還有不用擔心舊公寓的修膳費用..
但缺點呢?30~40%的公設,說真的,如果差太多,不如拿30~40%公設的錢來重新翻修都划算,開價誇張一點的,裝部電梯都搞不好划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