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是糖衣 高本金才是毒藥

房市高手 wrote:
.他買在大臺北地區 約1年多前機乎最高檔買的 總價約 1300 萬元 家裡拿 300 萬元給他 他貸約 1000萬元 每個月光本利攤還約 51000元 夫妻倆都是公務員 養一個小孩 總收入每個月約在10萬元 他說捉襟見肘 常常入不敷出 晚上還要去兼職 但現在不景氣 兼職工作又不好找 常常跟父母 、娘家借錢週轉

而他說同樣的房子 現在開價只剩 1000 萬元左右 我私下算了一下 他現在只要貸 700 萬元 每個月剩交 35411 萬元

我問一個很熟的仲介 他說同類型房子 2003年 約在 700多萬元 ..(恕刪)


讀完的感覺就像一個虛構的故事,
而且又是以高手最喜歡的2003年作為比較

你這位很熟的仲介親眼去看過你朋友弟弟的房子了?
不然也請你把你朋友弟弟買的房子坪數, 屋齡, 地點... 公佈一下
大家看看是不是去年此時成交價1300萬, 如今開價只有1000萬?
看這樣的事情合不合理

而且為何不拿2006年做比較? 一定要拿2003你的最愛來說呢?
現在連2006年的價格都還跌不到, 永遠在扯跌回2003

吃草的小羊 wrote:


讀完的感覺就像一...(恕刪)


呵呵 你還是回去吃草比較實際 人類需要智慧的事 小羊是不懂的

你的暱稱 吃草的小羊 很符合實際
bbe022001 wrote:有房子的人有八成來說好了,你要為了那二成的人買的起房子,而讓那八成的人賠錢?

房價高低,在於供給量和需求量
你認為太貴,但物件供給不足時,就會有口袋比你深的人用高價去接。如果口袋夠深,他未來賣時,也只會等更高的價。你要他怎麼跌?要跌,也只有那種滿地都是,隨便檢都比他好的房子才會很慘。現在在台北市內,需求太強

其實有錢人的數量,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多的多!


聽張教授說 自住是9成 既然是自住 也沒炒作 不想賣 貸款也可能還清 房價漲跌怎麼會有關? 多頭不是一直說自住沒差嘛 只有建商、投資客有差吧 何況 房價低 商用租金下跌 商家不用把增加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大家生活費跟著減少 沒什麼不好 倒是佔少數的房東可能比較不好

呵呵 你也知道自住比率很高 這幾年你有空到大台北一些地區去走走 新蓋房子的量 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也因為很多人買好幾間 囤積居奇 應該是假性需求等增值的需求很強吧

因為假如真的需求太強 是不會空屋一堆 晚上有許多沒開燈 建商也不會急著賣 留著等增值就好 每坪上看 300萬元

多頭常常說 有錢人的數量,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多的多! 唉 可能真的只能靠想像 因為 經過去年 台灣股市重挫 國際金融風暴 賣屋變現的沒錢人 應該比 想像中的有錢人多多了吧 國際媒體都報 有錢人資產縮水嚴重 造成投資變謹慎 甚至賣不動產籌現金 難道只有台灣有錢人不會影響?? 那台灣有錢人真的比巴菲特還強??
房市高手 wrote:
呵呵 你還是回去吃...(恕刪)

答不出來資料來, 果然是虛構的囉
若非事實的話就不要捏造刻意混淆視聽
倒像某種披著羊皮的 . . . (以前就有網友形容過你的)
台灣的新貴
應該是飛兩岸三地的空中飛人
口袋麥克麥克
這些人包括老闆,台幹,駐外人員
不回來則矣
回來定居多半帶著在外奮鬥存的積蓄置產
前兩年報載
這樣的族群
已達上百萬
有多少人正要出發又有多少人正在回流
這股力量不可小看

沒有人要小看去內地衣錦榮歸的台商啊!
但是現在在這邊喊貴的人跟那些台商要買的又不是一樣的東西。
不用老拿台商回來嚇人!
至於那些本來要蓋來賣年輕人的新房子,
或是目標賣給年輕人的小坪數中古屋,
房價是不是高到不合理了。
就留給要買房子的自己判斷就好,
反正不要高估自己的償債能力,
沒買到房子總比沒飯吃好。
房市高手 wrote:
我對本金 會有感而發...(恕刪)


以你弟弟的例子而言
隨然同期的房子跌了很多
但當初的評估自身條件時是否出了很大的問題呢?
兩夫妻都是公務員還會犯這種錯
應該不能怪政府吧
我們也覺得南崁的房價太貴
但需要買房子的狀況下只能找適當的
雖然以後跌的機率很高

補充一下:
不要說什麼工作在台北要買台北市
我老公在竹科工作
但我們覺得竹北房價太高
同樣的金額頂多只能買到40坪
開車上班單程40分鐘,值得
奇怪房市高手怎會朋友買房子都不去幫忙用三寸不爛之舌
去跟他講未來趨勢,怎會老幹事後諸葛阿~?
那照這方法我也可以去弄個帳號叫股市高手,或黃金高手~
反正只要看之前的再來寫故事就好了...
jerry159 wrote:
沒錯~開板的大大說的...(恕刪)


那還沒買房子的應該很高興才對,越多人投資買房,將來賣壓越重。
忍住,先租房子,錢準備好,不久的將來會有大便宜可以撿?



成功的人規劃自己的未來
遲疑的人規劃別人的未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